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系统的春兰生产规范栽培技术有哪些(春兰栽培方法和注意事项)

导语:系统的春兰生产规范栽培技术

系统的春兰生产规范栽培技术有哪些(春兰栽培方法和注意事项)

系统的春兰生产规范栽培技术

吕 萍等

春兰( Cymbidium goeringii )是中国兰花的一大种类,叶姿优美,花香清幽,具有味香而色雅的气韵 [1] [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主要分布于江浙等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分布面较广。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栽培历史悠久 [2]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春兰规模化栽培一直存在生产技术不规范、生产规模小而零散的问题,难以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与世界先进的洋兰栽培技术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农业农村部都没有颁布完整的春兰规模化生产、管理的技术标准,仅制定了兰花(春剑兰)生产技术规范。而春剑兰主要分布在四川一带,按照植物分类学春剑是春兰的变种,两者的叶、花、假鳞茎、根等都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本着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原则,对春兰的生产技术进行规范化研究很有必要。笔者在多年春兰培育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春兰栽培技术规范,主要规范了春兰生产场地建设、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出圃、包装与运输、档案管理等内容。[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1 场地建设

1.1 场地选择

根据春兰喜阴凉湿润和微酸怕盐的生长习性 ,以及春兰设施高效生态栽培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空旷地块,要求水质清洁,pH值5.6~7.0,EC值小于0.2 ms·cm -1 。

1.2 园区规划

根据朝向,结合排灌系统和道路划分小区。小区大小视实际地形和需要确定。园内设置宽4~6 m道路;大棚内主干道2~3 m,苗床之间留0.8~1.0 m的操作道。根据水源情况和小区实际需要配置蓄水池,并配备灌溉设施。

1.3 配套设施

1.3.1 薄膜大棚

宜采用热镀锌钢管构架,圆拱顶,单体大棚跨度6~8 m,肩高2.5 m以上;连栋大棚跨度8~10 m,檐高4 m以上,长效农用薄膜覆盖。大棚应配置内、外遮阳网,东、西、南三侧立面宜配置外遮阳,遮阳设施可自动或人工控制遮光网伸缩。大棚内宜配备温湿度调控设施。

1.3.2 玻璃温室

热镀锌钢结构框架,透明玻璃覆盖,单跨宽度8 m,开间3 m,平均檐高4 m。顶部设外翻电动天窗,温室四周应可开可闭,以利通风。温室内、外遮阳系统和温湿度调控设施同薄膜大棚。

1.3.3 肥池

根据生产规模和肥料供给模式确定肥池容积,也可采用可移动配肥容器,用于把各种肥料配成液肥。液肥应搅拌均匀后浇灌或喷滴灌。

1.3.4 苗床

苗床宜固定或移动,床高0.6~0.8 m,床宽1.3~1.8 m,床间距0.8~1.0 m。

2 栽培管理

2.1 苗期管理

2.1.1 组培苗管理

当瓶苗长出2~3条成熟根,叶长6~12 cm时,炼苗15 d以上,保持较强的散射光(5 000 lx左右),然后打开瓶盖放置2~3 d。出瓶移栽最适时期为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 ℃以上;秋季9—10月也可。用镊子取出瓶苗,洗净根部,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浸泡10 min,晾干至根部发白后移植。栽培基质选用脱盐椰糠与珍珠岩6∶4配比或水苔包裹,定植到72孔或50孔穴盘,每孔一株苗。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5%~80%,散射光强度控制在1 000~3 000 lx,每15d喷施一次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4.8%代森锰锌1 000倍液;杀虫剂视实际需要而定。3个月后每10 d喷施一次水溶性复合肥(N∶P∶K配比为6∶7∶19)3 000倍液,冬季减少喷施次数。组培苗培育一年、二年、三年后分别进行定植。春兰组培苗定植的具体要求及定植后的管理要点见表1、表2。

表1 1至3年生春兰组培苗定植要求

表2 定植后管理

2.1.2 分株苗管理

选择7苗以上、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母株,在春季3—4月或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分株。分株前脱盆并除去根部植料,剪去枯叶、烂根、空根及干瘪腐烂的假鳞茎 。分株时在假鳞茎之间寻找间隙较大的地方剪开,每丛茎2苗以上。剪刀消毒,剪口要平,切口处涂上植物愈合剂或达克宁药膏等杀菌药。春兰分株苗的定植要求及管理要点见表3。

表3 分株苗定植及管理要点

2.2 催花技术

选择成熟、健壮、假鳞茎肥大的3苗以上盆栽植株丛,给予适当的生态环境 和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 ,以满足其生长和开花所需。按照表4进行管理。

表4 成龄开花植株生产管理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规范地使用化学农药。

3.1 农业防治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环境的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或种源,清除兰棚周边的杂树、杂草,减少外源病菌、害虫;定期在场地撒施生石灰、石硫合剂,清洁兰园;及时销毁病株病叶,减少内源病菌、害虫。应使用堆制彻底发酵或高温灭菌等处理过的栽培基质,杀死外源病菌、害虫。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注意通风换气,合理调控光、温、湿、肥、水,促进兰苗健壮生长,提高兰株抗病虫害能力。加强防疫工作 ,引进的种苗需在检疫区过渡,确认无病后再进入生产区栽培。园内发生病毒病,应将病株隔离,直至销毁。不得从发生兰花病毒病的兰园引种。

3.2 物理防治

3.2.1 采用黄/蓝胶板诱杀

宜在植株上方30~50 cm高度悬挂黄/蓝胶板诱杀蚜虫、蓟马、介壳虫雄虫等,每667 m 2 挂30~40块。

3.2.2 机械隔离

在棚室通风口和门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用于隔离蚜虫、粉虱、蓟马等迁飞害虫。宜在苗床四周撒石灰防止蜗牛、蛞蝓爬上架。

3.2.3 人工诱捕

通过人工刷除附着在兰叶上的介壳虫雄虫;人工捕捉蜗牛、蛞蝓;宜在苗床周边放置盆栽小白菜、青菜等诱集植物,或用鲜黄瓜片、白菜叶蘸35%蔗糖溶液,以诱集蜗牛、蛞蝓,利于更好捕杀。

3.3 生物防治

宜采用枯草芽胞杆菌 和多粘类芽胞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病害。

3.4 药剂防治

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见表5),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局部或全面防治,做到用药适时、合理。在病虫发生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植物源药剂,如采用茶粕、茶皂素防治蜗牛,或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表5 春兰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4 出圃

4.1 出圃要求

出圃要求植株健壮,根系粗壮,无病虫害。带盆出圃,周年均可。夏季高温期需早晚运输或采用空调车;冬季出圃应保持5 ℃以上。裸根苗出圃,宜在休眠期进行。剪除枯叶、烂根和空根。

4.2 出圃方法

按规格分等级出圃,春兰种苗规格详见表6。未能及时出圃的应放置在阴凉避风处保湿或假植。

5 包装与运输

5.1 包装

选用清洁、牢固、美观的纸箱或有孔塑料袋等容器,将裸根兰苗平放在包装纸上,适当梳理根系和叶片,卷成筒状后包好,整齐地平放入纸箱中。注意以叶包着花,避免损伤花蕾和折断叶片,必要时用软丝包住花苞。植株间宜紧凑,不松动。营养杯苗包装宜用同规格托盘装好杯苗直接装箱;少量出圃宜用胶带纸沿着植株基部封住营养杯口部,避免杯内栽培基质漏出,然后平放在包装纸上,卷成筒状后包好,参照裸根兰苗包装方法。包装上做好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等级、数量、起苗日期、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检疫证明编号和生产单位等信息。

表6 春兰种苗规格

1)一级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出瓶苗无内生菌污染)。叶色嫩绿,有光泽度,叶面无病斑和机械损伤,叶形完整、无枯梢和黄叶,叶质肥厚,无徒长现象,根系白色,根尖有生长旺盛的透明水晶头。2)二级苗:叶色嫩绿,有光泽度,叶面无病斑(出瓶苗无内生菌污染);稍有机械伤痕,叶形完整、少枯梢和黄叶,叶质较厚,叶基本挺立,根系偏黄色,根尖有较旺盛生长点

5.2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有防晒、防雨、通风、降温等设施。宜选择早晨或傍晚,避免酷暑和严寒天气运输。应轻装轻卸,严禁重压。

5.3 检疫

应遵守有关植物检疫法规,办理植物检疫相关手续。

6 档案管理

栽培单位应保存完整的生产经营记录,包括种苗来源、产地,种植管理操作的时间、方法、人员,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情况(如名称、使用日期、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人员等),出圃品种、时间、方法,销售的合同、票据、标签,自检原始记录、种苗检疫证明等。档案保存2年以上。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