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元代茶叶的种类(元代茶叶发展史)

导语:元代茶叶消费区域及宫廷、民间、贵族的饮茶习俗

元代茶叶的种类(元代茶叶发展史)

一、元代的茶叶消费

元代饮茶版图中的大事是蒙古人成为茶的消费者。蒙古民族早期饮食十分简单,食肉饮乳,饮品主要是牛奶、马奶。

随着蒙古民族的不断强大,与周边民族联系日益加深,蒙古民族逐渐对茶叶有了所解。金朝统治时期境内饮茶风气盛行。蒙古民族占据金统治的“汉地”后,对“汉地”的饮茶风气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十四世纪茶叶正式成为蒙古族推崇的饮品。元朝宫廷在优质茶原产地设置茶场,所产茶叶供应蒙古贵族享用。蒙古族创造出独特的煮茶方式,他们在煎煮茶叶时,发现茶叶略有苦涩的味道,在其中加入鲜奶烹煮,如此,茶中的牛奶去掉了原来的腥味,茶又不如原来苦涩。

《饮膳正要》成书于天历三年(1330),其中记载的十九种茶叶里包含“酥签”和“兰膏”等酥油茶,未见奶茶的字样,可见元朝前期奶茶并未流行于蒙古贵族阶层。蒙古奶茶既可以增加高原地区民众对无机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同时还有减缓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功效,适宜高原地区人们饮用。

蒙古奶茶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中最受欢迎的饮品。在内地,茶叶则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茶文化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宫廷与民间衍生出多种饮茶习俗,颇具特色。

1.元代宫廷和贵族的饮茶习俗

受汉地茶文化的影响,蒙古人逐渐认识到茶的保健功效,饮茶在宫廷中备受推崇。元代宫廷更是兴起药茶文化,将枸杞、麝香、龙脑、芍药等药品与茶叶煎汤,能达到消暑解渴,清利头目的药效,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对饮食偏重肉类的蒙古民族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佳品。将茶砖捣碎倒入茶碗中,加入少量沸水和酥油等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搅拌均匀,称为点茶法。

在元代的墓葬壁画中多有呈现备茶、点茶的内容。如内蒙古赤峰市沙子山元墓,墓主人当为贵族、官吏、有财力的富足人家,墓中的壁画多反映当时的这一阶层的生活,更直观展现元代贵族阶层的饮茶方式。

“沙子山元墓南壁东段绘备宴图,北壁东段绘点茶图,该墓与元宝山墓相邻,发掘者据此认为该墓为元代墓葬。再考虑到墓葬建筑形式为在墓壁四角高1米处搭横砖内收,上结穹隆顶,壁画布局也采用榻式插屏画形式,均与元宝山墓类似,插屏画反映的隐逸图内容也有与元宝山墓相同,判断该墓可能与元宝山墓同属蒙古人墓葬。”

沙子山2号墓壁画《点茶图》,反映的应是元代点茶的场景,桌前方的人在烧水,位于长桌中间的人持壶向装有茶叶的碗中注入开水,左侧的女仆在搅匀茶末,右侧的女仆托着茶在一边静静等待,各有分工,这是一幅反映元代点茶情景的风俗画卷。壁画中点茶的内容是元代饮茶环节的情景再现,饮茶者更加注重煎煮茶叶的细节,已经采用了开水冲茶的做法,这种清饮的方式在元代贵族阶层甚是流行。

从简单的生活需求开始接触茶叶,逐渐发展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这样的转变体现了蒙古民族在新环境下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元朝统治者通过茶文化,促进周边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的接受认同。茶文化的传播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增添了一份助力。

2.元代民间的饮茶习俗

蒙古人将茶视为最珍贵的饮品,不仅在饮用时加入酥油、炒米等辅料,在生活习俗中更是给予茶很高的地位,如将茶作为祭祀物,蒙古人有将茶敬献给崇拜的苍天、大地、祖先等神灵的习俗。蒙古族祭祀火神习俗中往往使用茶作为祭祀物。但元代蒙古人祭祀时是否用了茶,未见有史料记载。

受蒙古宫廷和贵族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耳濡目染,蒙古普通民众也开始重视茶的文化内涵,婚礼、会友、祭祀等重大活动时都将茶作为必要物品。蒙古民族的茶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传统。

元代饮茶风气渗透汉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茶在元代民间走门串户、文人交流、婚丧嫁娶等礼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元代文人创作诸多与茶有关的杂剧、元曲、诗词和小令,反映当时民间的饮茶习俗。

任昱在《中吕•普天乐》之《花园改道院》述待客的情景:“门迎野客,茶香石鼎,鹤守茅斋。”偶遇客人串门,便焚香煮茶待客,这是民间的待客之道。王恽将茶果作为祭奠先友的供品,供茶水或酒水与逝者生前喜好有关。

元代僧侣更是对饮茶偏爱,悟道期间写下不少有关于茶的诗词散曲。元代的大都等繁华城市有茶坊,或称为茶肆,是人们喝茶、休息、消遣和交际的休闲娱乐场所,数量众多,功能齐全。元曲和杂剧中有诸多写茶坊的情景,反映元代的风气习俗。

坊不止是品茶的场所,更是人们交流和会谈的场所,容易打探消息和了解周边新鲜事,商人可在此谈生意。茶坊文化是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元代民间生的缩影,雅文化与俗文化在茶坊相得益彰,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二、元代茶叶的消费区域

元政府早在至元五年(1268),在成都榷茶,在京兆、巩昌置局发卖。元朝灭宋后所得的南方是主要的产茶区,为管理新得区域茶叶的生产与销售,设立榷茶举司负责征收茶课。

《元典章》中记载榷茶举大致有江浙行省八处(杭州、常州、湖州、平江、宁国、建宁、古田建安)、湖广行省六处(兴国、鄂州、潭州、静江、常德府、岳州)、江西行省二处(临江、龙兴)、河南江北行省(庐州)。

这些举司大都位于距茶产区近,茶商便于缴纳茶课的地区,以管理当地茶叶的生产及运销,榷茶举司的位置侧面反映了元代榷茶区域和茶叶种植范围。南方的茶叶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浙、福建、湖广、四川、安徽等地,这也是茶叶最主要的消费区。

为满足北方消费者的需求,也为解决京城皇室及官僚阶层的大宗需要,南方所产茶叶经过长距离的陆运和漕运抵达北方市场。

运河是连接茶叶产地和销售市场的关键渠道,元代郭守敬(1231—1316)主持开凿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运河修建完成后,河运里程比隋朝时期京杭运河的距离缩短900多千米。

元代京杭运河贯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茶叶运销的重要通道。陆运围绕交通运输线将茶叶运往各个州县。北方市场距离茶叶产区较远,因运输费用较高和各地商业流通税等因素,北方茶叶售价要高于南方。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曲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