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早的漫画是什么(我国早的漫画集)

导语:中国最早的一幅漫画:它预示市场经济兴起,和一个王朝的没落

现在史学界有一股很新的动向,那就是对明朝的评价似乎在转向。以前的明朝似乎是落后的堕落的,但现在似乎有种史学新风,那就是明朝或许并不是那么懦弱黑暗的。

现在从中国最早的一幅漫画说起吧:《三驼图》,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了一点动向,那就是它似乎预示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和一个王朝的没落。

三个矮矮胖胖的老头,一人前趋回首,提篮拄杖,另二人紧紧相随,一个做作揖状、一个双手鼓掌。 他们聚于一起,似在交谈,又似在相互取笑嬉戏,这就是《三驼图》一画的内容。

画面极其简单,除去三个人物之外,没有任何其它背景。人物画成圆球状,好像在地上滚动,十分滑稽可笑。

画面上方有与作者李土达同时代的文人钱允治、陆士仁、文谦光的题诗各一首。钱允治诗为:

张驼提篮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陆士仁诗为:

可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

文谦光诗为:

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归思早,世途只见折腰人。

三人的诗句,角度各不相同,但均借用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或对世人奴颜媚骨的丑态作了讽刺,或颂扬生理上驼背而有傲骨的“直人”,或略又有些自嘲。

三首诗看似轻松“打油” 的诗句,实际上则是对晚明社会的无情嘲弄。如果联系画家李土达及题诗诸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再结合李士达个人的经历,就可以发现这幅《三驼图》真正想要告诉人们的是什么。

对晚明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皇帝无能、宦官专权是晚明政诉商败的特征之一。太监不但在朝中蔑视百官,干预朝政, 而且还经常外出京城,到地方上敲诈勒索,鱼肉百姓。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名叫司苏明太监,为搜刮钱财,在苏州巡视期间大量增加地白的税收,引发了苏州地[区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织工暴动。这一事件在明神宗《万历实录》、明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均有记述。

明朝后期的苏苏州,是个商业繁荣的城市,其中手工业中的纺织业尤为发达,产品除供应宫廷需要外,还行销全国,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数也很多。朝廷看到苏州地区纺织业的巨大利润,便课以重税,加紧盘剥。这种措施严重损害了广大织工、工商户及中小地主的利益,由此“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边,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万历实录》)。

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织造太监孙隆自杭至……其参随黄建节者,与吴中无赖汤莘、徐成等通贿,嗾隆令民间月税三镮;又委莘等二十二人,分据六门水陆孔道攫商贾”(《苏州府志》。

孙隆等人“乘委查税,擅自加征,又妄议每机一张,税银三钱。人情汹汹,讹言四起,于是机户皆杜门罢织”(《万历实录》)。 这时在苏州当织工的昆山人葛贤挺身而出,振臂高呼:“吾当为首,为吴民剿乱”“相率数十人,入玄妙观定约日,若辈举动,皆视吾芭蕉扇所指,众曰:诺。”

于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市民暴动,开始了。

暴动的织工以乱石击毙孙隆的爪牙黄建,转而又将孙隆的另两个本狗汤装、徐成的住宅焚毁,井将二人殴杀,又分投往阊、胥二门外,凡税官之在地方者,尽殴杀之”(沈瓒杀。接接着葛贤率领众众人前往中衡,要求停止征税。孙隆等人吓得躲藏起来,并连夜逃往杭州。

事后知府严厉镇压,追捕暴动者,葛贤主动自首,后被关押了12年。万历四十年(1613年)获释。他死后被人葬在苏州虎丘五人墓旁,人称“六义士墓。丁已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此时上距苏州织工泰动已有16年,距葛贤被释放也已有4年了。李土达绘制此图,既有对当时抗暴英雄葛贤的颂扬,又有讽刺向孙隆屈膝献媚者的用意,所以迎龙幅有具体事件所指,讽刺明末黑暗政治的作品。

由于画中的人物形象颇为夸张,内容又有讽刺意味,因此可以把《三驼图》视为我国最早的一幅漫画。细究这幅漫画的历史,我们真能看到市场经济在兴起,而明王朝,则逐渐在没落。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