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电接点液位计说明书(电接点液位计工作原理图)

导语:仪表故障分析——电接点液位计故障处理

电接点液位计说明书(电接点液位计工作原理图)

1、 电接点液位计故障处理

电接点液位计二次表的10V电源电压,是由变压器次级带中间抽头的绕组供给的。一次在正常工作期间出现这样的故障:液位计的二次表所有指示灯慢慢地依次全亮了,找不出其他问题。此时根据说明书把电源电压改接到6.2V绕组上,则二次表的指示灯就正常了。但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液位计的所有指示灯就开始慢慢地依次不亮了,此时低报液位指示灯也开始闪光,表示液位已低于低报位置,但此时实际液位是正常的。这时如把一次表的桥测筒的液体排放一下,则二次表的指示灯和低限闪光报警指示就恢复正常,但待一段时问后,就又出现上述情况,排放一下又恢复正常。这样循环不已。后来把电源电压重新改接到10V绕组,刚开始指示正常,但很短时间指示灯就全亮,排放桥测筒也不起作用。只好把电源电压改接到6.2V绕组上,等指示灯不亮和低报闪光时排放一下,维持着使用,并继续查找故障。

后来这种现象出现得非常频繁,而电源电压只有一个中间抽头,如图 3-15(a),不能比较仔细地在 0~10V 范围内任意调整,所以只好把电源电压改接成如图 3-15(b)所示分压器形式,这样电源电压就能在0---10V范围内任意调整了,因为当电源电压为6.2V时,时间一长指示灯就不亮和低报液位灯闪光,所以怀疑电源电压低,把电源电压调整到8.2V,但还不够理想。又维持了一段时间,把此二次表拆回车间,准备进行彻底的检修。

在车间,首先用电阻箱模拟现场电接点的方法,对一个指示正常的二次表进行试验,以取得较准确的数据。

当电源电压为10V时,把电阻箱阻值调整到39.5kΩ,低报指示灯闪光,表示此时液位已低于低报位置。把电阻箱阻值调整到39.46kΩ,则低报指示灯闪光消除,证明液位已恢复正常。

用这种方法对现场拆下的二次仪表进行试验,当电源电压为10V时,把电阻箱阻值调整到最大,则低报指示灯还指示正常,只有把电阻箱上的接线断开,低报指示灯才开始闪光。而如把电源电压降到3.6V,把电阻箱阻值调整到39.5kΩ,则低报指示灯闪光,把电源电压升到4.1V,则低报指示灯闪光消除,呈现正常常亮状态。通过此表的试验,说明现场拆下的二次表有问题是无可置疑的。

开始并不怀疑是二次表有问题,因为当指示灯不亮时,通过排放一次表的桥测筒就正常,根本没有动二次表。所以判断桥测筒上的电极有问题,但连续更换了所有电极后,问题仍未解决。有人又怀疑可能是电缆内部有短路或接地的地方,原因是当指示灯不亮时,通过排放一次表的桥测筒,改变了测量筒的水的电阻值,此值与电缆接地处或短路处形成并联,使电阻值减小,工作电流相应增大,故呈现正常的常亮。而时间一长,测量液体电阻变大、工作电流相应减小,使指示灯不亮和低报闪光,但更换电缆后,问题仍然存在,这样就进一步证明是二次表问题了。

根据前述对一次表所作的试验,分析判断低报闪光现象是低报回路的某个电子元件老化、变质(使用时间长)和穿透电流达到击穿的边缘。工作时间长后,由于温度的增大,以致使该电子元件当时不大好用或根本不能用。通过排放后,由于改变了被测介质的电阻,使工作电流随之增大,使该电子元器件在大的工作电流下又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问,时间一长,被测介质电阻又变大,又使该电于元器件不能正常工作了。通过用仪器测量该回路的各电子元器件,均符合要求,接着把该问路的各电子元器件逐个地替换试验。首先把引起闪光的三极管逐个地进行了替换,但未解决问题,等把该回路的电子元器件基本替换完后,才解决了低报低光现象。看来用简单的仪器是不能测量出有问题的元器件的,因为是在冷状态或常温状态下进行测量的。如果在故障情况下用浸了酒精的棉球逐个依次地接触该回路的各元器件(起降温作用),假如接触某个元器件时低报闪光现象消除了,则说期该电子元器件有问题了。

二次表的其他不带报警的液位指示灯在电源电压10V时指示灯全亮和电源电压为6.2V的时而又不亮的原因,也是由于电子元器件老化、变质和穿透电流变坏引起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