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嗟发落什么意思(白居易嗟发落)

导语:《嗟发落》:一首自嘲诗,治好了我对脱发的焦虑

当看到“一头青丝”这样的描述时,总是羡慕,古人的发量和发质真好,不用担心发际线上移,也不用担心变成地中海。

然而你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古人也有脱发的困扰呢!

读到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时,你会发现:这不就是写秃头吗?白头发越挠越短,越挠越掉,这一个“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愁苦。此时的杜甫也不过只有45岁,可惜呀,“遭乱发尽白”。

到他52岁时,应该是掉得差不多了,所以这年他又写了“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这个时候,头发已经秃得不需要在乎白不白的事了。此时的他虽只有52岁,但已经是垂垂老矣!

和杜甫想比较,白居易的脱发来得更早更猛烈!

白居易30多岁就开始脱发了,他曾在《白发》里写“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头发怎么能数得清呢?白居易的这句诗歌里,头发似乎是可数的,只有“数茎丝”,也就是只有几根了。

他还还写过“雪发随梳落,霜毛绕鬓垂。”白色的头发随着梳子一起落下,是不是和我们很像呢?每次梳头时,看到地上的头发,一片片,就悲从中来:求求你,让我的头发少掉一些吧!

到他40多岁时,头发已经不剩多少了,他在《沐浴》里写道 :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发少不胜梳”,头发少得经不起梳子了,也就是基本不需要梳子了。

他还有一首写得更明显,白居易37岁结婚,婚后有了自己的独生子。孩子7岁的时候,他大约45岁,写了一首诗《吾雏》,里边写道:“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头发“尽落”了,这不仅是秃顶,简直是秃头!

脱发问题肯定是白居易的心头病,在他无计可施之际,干脆写了首诗自我安慰,庆祝自己秃头。

嗟发落

白居易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这首诗写得可太有意思了,秃头了,还要写诗庆祝一番。

诗歌里罗列了秃头后的几大好处:

1.“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不用洗、不用梳,不用理,还省了洗发水,这是句大实话。每人每年在头发上的支出并不少,不烫不染可以,但不得不洗,不得不去理发店,不得不买洗发水,不得不每天梳理整齐。秃头以后,可以晚一点起床,还可以省去一部分的开支。

2.“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

古代男子亦留长发,尤其文人墨客非常注重外观仪表,多以簪髻头巾束缚头发,可一旦到了暑热天,便是酷热难耐,汗流不止,那滋味岂是一个难受了得?当然白居易自然是不必,垢巾帻一脱,尘缨络一解,然后可以放大招了:“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地下冰泉之水,当顶来上一勺,那真如醍醐灌顶,别提多爽了。

发量多的女性们,在夏天的时候是不很羡慕这些男士们呢?

3.“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唐代道教当家,但佛教的崇敬者也有不少,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位。白居易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悟穿众生、遁入佛门,那么连去发受戒都免了,毕竟他就是天生的佛陀。

读完此诗,我突然间明白,白居易的字为何是“乐天”了,你知道吗?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