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你花大几十剪头发在古代竟是一种刑罚(在古代剪头发是什么意思)

导语:你花大几十剪头发,在古代竟是一种刑罚

说到古代刑罚,大家头脑中浮现的的或许是鞭笞、刺青、凌迟、车裂、铜牛等酷刑?但谁能想到,今天花钱剪的头发在古代也是一种刑罚!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当时的统治者为从根本上摧毁一个人的羞耻心和自信心,让人从心里产生畏惧感。实施了“髡刑”。

所谓“髡刑”,是中国上古五刑之一,据说该刑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屈原在《楚辞・涉江》中就曾写道“接舆髡首兮”(接舆是春秋时的隐士,楚国人,曾遭受髡刑)。在此后的历朝历代,都将髡刑视作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

根据《晋书·陈寿传》记载“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指《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受马谡牵连而被髡刑。

另一个例子是,三国时期,曹操在一次行军途中,命令属下官兵不得践踏麦田,违令者斩首。但就在这时,曹操的坐骑受惊,踩坏了不少麦苗。曹操当即把军法官叫来,问该当何罪?军法官不敢隐瞒,只能回答“应当斩首”,曹操说“制法而自犯之,何以率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说罢,曹操就拔剑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扔到地上。

古人认为,头发是灵魂的栖息之地,是生命的象征。在这种观念下,头发可以作为人身的某种替代品——就像曹操用它来替代首级一样。

到了汉朝,发型可以用来辨别年龄,因此出现垂髫、总角、束发等有关发型的词汇,例如《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指8岁到14岁的少年儿童;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即古代女子12岁开始戴发钗、梳妆,男性20岁要进行成年礼“弱冠”,女性到了15岁就要举行及笄,也表示到了适婚年龄。

唐朝时发型不只是造型,更是女子身份与贞洁的象征。未婚女子喜欢梳双螺髻,久而久之就成为处女的标志,因此当时有许多老鸨,会让底下的妓女梳双螺髻,用以提高价码,而出嫁女性则改梳为同心结,象征夫妻恩爱、永结同心,不仅如此,发型与地位也有关系,唐朝女性的发型梳得越高,就表示地位越高。

直到明朝,根据《明实录》记载,“教坊司乐艺着卍字顶巾,系灯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当时朱元璋下令,妓女的发型不能跟正常女性相同,还必须戴卍字头巾,不仅如此,妓女的男性亲属还要戴绿头巾,这也成为戴绿帽的由来。

晚清,不少旗人百姓被迫削发,甚至有人觉此为耻辱大事,头可断血可流,发是尊严,万万不可断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些人觉得蒙羞至此,甚至有人为此自杀。

直至清朝灭亡后, 男子再不用留辫子,剪头发渐渐发展成一种时。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