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有何差异呢(举具体例子说明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的本质区别)

导语: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有何差异

中国的艺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中西方绘画在空间表现的手法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焦点透视的原则,犹如照相机,是把观赏者的视角局限在一个试点上,观察者因为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全面的展现事物应该具有的风姿神貌。而中国的焦点透视则是将画家放在不同的观察视角,没有视角的限制。根据画家的需要,能够进行不同视角的展现,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和表现在他们的绘画当中,而中国绘画之所有咫尺千里的辽阔空间感的境界,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透视法则所带来的。

马远《踏歌图》

焦点透视相比于散点透视,似乎更加客观一点,因为它们更符合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视角,他以一个立足点展现一个受到局限的是世界,但实际上,它恰恰是最为主观的,因为这一个视角是以人的观察角度来看自然的风景,而不能用超脱于人的视角来观察自然事物,散点透视则大大突破了这一点局限。

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局部

中国的山水画家通过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则,塑造了中国山水画所独具有的文人意境。意境是中国山水画最高的追求目标之一,山水画因为有了意境,才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情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他们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境界,而散点透视的法则更适合于观赏者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事物,从而全面的体现一个景物应该有的风姿神韵,因此,这个基础上寄托画家和艺术家对于景物的个性塑造和他们思想灵魂的灌注。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没有客观的观赏者,只有带强烈的主观情绪的艺术家。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局部

散点透视所营造出来的中国山水画意韵对我们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生活强烈真挚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客观现实本质的美,经过主观思想的熏陶和艺术加工,才能够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着心境界的山水画,这大概就是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最大的意义和对于我们当今艺术创作最大的启发。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