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九月初一下雨有什么讲究(九月初一下雨有什么预兆)

导语:今日九月初一,下雨好吗?老人说:九月初一有“三怕”,分别指啥

今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一,也是九月的朔日,是月亮新一圈运行的开始。那么九月初一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有什么说法?老话说:九月初一有“三怕”,分别指的是什么?

九月朔日与寒露节气的关系

农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制定的,当月亮每次绕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就为“朔”。今日就是九月的朔日,代表着月亮正好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正是月亮的强引力时期。而戌月则是以节气来划分的,也就是从寒露到立冬之间的时间为戌月。

戌月是金气隐藏,水气逐渐显现的过程,此时隐藏中的火气消耗殆尽,因此“戌”为火库。而寒露节气就是金藏水显的开始,金为秋季的凉气,水为冬季的寒气,所以寒露节气代表着天气由凉转寒,冬水之气开始显现出来了。

九月为戌,九月初一是农历九月的开始,寒露节气是戌月的开始。当寒露节气在九月初一之前,也就代表着寒气来得比较早,冬季寒冷的天气也会跟着早来。寒冷的天气出现的越早,冷的程度就越弱,寒气出现的越晚,寒冷的程度就越强。

俗话说:“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初一寒露前,今冬要大寒”,初一寒露后,也就是寒露在初一之前,寒气早来,其力减弱,冬季就不那么冷了,人们也就不需要过早地准备棉衣了。反之寒露节气在初一之后,寒气出现得越晚,其力量就越强。

今年农历的九月十三是寒露,在初一之后,并且距离望日不远。九月建戌,斗柄指戌为霜降,所以九月的望日前后是霜降节气最该出现的位置,却被寒露节气占据了,代表着今年的寒露节气交节的时间更晚,寒气出现的晚,也就意味着今年冬季会比较冷。

九月朔日有三怕一、降霜

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就是四季的特点,这种特点越明显,年景就越好。春季就应该是温暖的,夏季就应该是炎热的,秋季就应该是凉爽的,冬季就应该是寒冷的。正所谓“不冷不热,不成年景”,因此冬季寒冷比较好,暖冬则不好。

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夜晚的冷空气之后,就会凝结成露水。当温度低于零度时,露水就会凝结成霜。所以降霜也就代表着夜晚的温度低于零度了,是霜降节气最该出现的自然现象。如果九月初一凝露成霜,也就代表着寒气过早出现,到了冬季之后,寒冷的力量就变弱了。

冬季的寒气来得越早,其力量也会越弱,到了冬季就容易形成暖冬。暖冬也就意味着明年的庄稼不太好。俗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麦盖三层被,也就是降雪较多,降雪也就意味着温度低。所以“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阳无雨一冬晴”。

二、下雨

九月为戌月,九月初一应该与寒露节气的自然现象相违和才好,也就是有露水出现才好。露水的出现会释放掉空气中的湿气,也就不容易下雨了。俗话说:“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清”,“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那么九月初一最该出现露水,也就意味着九月初一晴天好。俗话说:“九月一日雨,麻子贵十倍”,“九月初一打了伞,大麦小麦光杆杆”,打了伞也就是九月初一下雨,庄稼容易歉收。所以九月初一宜晴不宜雨,如果下雨则代表着明年春季雨水少。

三、打雷

秋分节气斗柄指酉,代表着青龙七宿的心宿在正西酉位,到了寒露节气,心宿已经落于地平线以下了。龙出而雨,龙入雨收,雷声至。所以秋分三候为:“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意思就是过了秋分节气,就不再打雷了。

老话说:“八月闻雷,遍地是贼”,“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指的就是秋分节气之后。民间有句谚语说:“九月初一雷,三月倒春寒”。打雷与下雨是相互对应的,当青龙七宿在天空中的时候,就是最该打雷下雨的时候,当青龙七宿西沉之后,就不宜打雷了。

俗话说:“三月打雷麦谷堆”,“夏季不闻雷,五谷不成”,“六月雷不鸣,蝗虫遍地生”,“雷打冬,是个牛栏九个空”,“雷打雪,人吃铁”,“正月雷,民不炊”,这些谚语都说明了青龙七宿落下之后,就不该打雷了。所以九月初一怕打雷下雨和降霜,以晴天有露为好。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