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芦丁芦丁对菌的抑制研究方法(芦丁的f)
导语:什么是芦丁?芦丁对菌的抑制研究
芦丁(Rutin,也称芸香苷),是维生素P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名称为5,7,3’,4’-4-OH-3-O-鼠李糖基-葡萄糖基-黄酮(其结构式图1-1)。芦丁分子式为C27H30O16·3H20,分子量为610.51,其性状为黄色结晶粉末或无晶形粉末,味微苦,熔点177 ~ 178 ℃,略溶于水,能溶于热水及乙醇。遇光易变质,需在阴凉处保存。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匈牙利科学家Szent Gyorgy分离出类黄酮混合物,1942年德国药学家首次制成芸香苷之后,世界上确立了维生素P的概念,在此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维生素P中的一种最重要的黄酮类物质,即“芦丁”。该类化合物在医学界已得到证明,有不可多得的治病防病作用。芦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芸香科和石楠科植物中均含有,尤以芸香科的芸香草、豆科的槐米、蓼科的荞麦、金丝桃科红旱莲、鼠李科光枝勾儿茶、大蓟科野梧桐叶含量较为丰富,可以作为提取芦丁的原料。此外,它还存在于冬青科毛冬青、木樨科连翘、豆科槐角以及烟草、枣、杏、橙皮和番茄等植物中。茄子中含有丰富的芦丁,种植广泛,而目前对于茄子中芦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还比较少,因此有待于研究。在动物体内检出芦丁元素的目前只有芦丁鸡,其个体极小却能富集植物中的芦丁成份。
芦丁元素
1、芦丁的来源
芦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几乎所有的芸香科和石楠科植物中均含有之,尤以芸香科的芸香草、豆科植物国槐(槐米)、蓼科植物荞麦、金丝桃科植物红旱莲、鼠李科植物光枝勾儿茶、大戟科植物野梧桐含量较为丰富,可以作为提取芦丁的原料。此外,它还存在于冬青科植物毛冬青、木犀科植物连翘以及烟草、枣、杏、橙和番茄等植物中。
芦丁鸡蛋中提取的芦丁
2、菌的类型
2.1 拟盘多毛孢属
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是引起多种园艺植物重要病害的病原,侵染茶树叶片表现轮斑症状的致病菌通常指P.theae菌,浜屋悦次等报道的P.longiseta菌,以后陆续报道Pestalotiopsis属的9个种如P. guepinii、P.versicolor菌等。以及盘单毛孢属(Monochaetia)的1个种M.karstenii菌,也同样能侵染茶树叶片,并引起类似症状,统称轮斑病。
2.2 尖孢炭疽菌
尖孢炭疽菌侵染橡胶叶片后形成小凸点;其菌落颜色鲜艳,为桔黄色,到培养后期,产生典型的纺锤形分生孢子;尖孢炭疽菌菌丝生长速率较胶孢炭疽菌慢。
2.3 白粉菌
白粉菌是人们熟知的一类高等植物专性寄生病原真菌,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病害发生期间常在寄主植物的表面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肉眼看上去好象涂了1层白粉,因此被称作白粉菌,由它引起的病害则被称作白粉病。
2.4 芒果球座菌
芒果球座菌一般不引起植物的病害,但和球座菌属的其他病原菌如柑桔黑斑病菌混合发生,它们在菌落形态和生物学等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给病害鉴定和植物检疫造成困难。
槐米中芦丁含量丰富
3、抑制菌的方法:
3.1 苦芥麦芦丁提取及体外抑菌
董晓宁等人从苦荞麦中提取芦丁,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 IC)、最低杀菌浓度(M BC)、半数抑菌浓度( IC50 )测定。结果表明, 芦丁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3.2 竹叶黄酮的抑菌
郝培应等人选取了4个黄酮含量处于不同水平的竹种, 检测了不同竹种竹叶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竹叶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竹叶黄酮含量高的竹种, 最佳抑菌浓度下的抑菌效果良好。
3.3 茉莉花渣黄酮抑菌
韦英亮等人用茉莉花渣黄酮分别对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八叠球菌、黄曲霉、青霉和黑曲霉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茉莉黄酮对霉菌无抑菌活性,除八叠球菌外,对所试验的细菌都表现一定的抗菌活性。
3.4 猪毛蒿丙酮抑菌
李玉平等研究表明:猪毛蓠的丙酮提取液,当质量浓度为0.19/m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70%以上,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在90%以上,对其他三种供试茵菌丝(苹果炭疽、辣椒疫霉、玉米大斑)生长的抑制也达到60%以上。
3.5 红薯茎叶水提取物的抑菌
谢丽玲等研究了红薯茎叶水提取物对五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有些品种的红薯茎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3.6 鱼腥草油对菌的抑制
鱼腥草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抑菌作用,对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它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不显著。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