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祠堂和族谱(祠堂对于家族有什么好处)

导语:《祠堂与族谱》:亲情淡漠的农村,还有必要集资盖祠堂修族谱吗?

《祠堂与族谱》:亲情淡漠的农村,还有必要集资盖祠堂修族谱吗?

写这篇文章的引子,很震撼。

一个朋友去外地好几天,就是为了参加宗族的大聚会,据他后来说,这次的大聚会,根据他们修订的族谱来看,涉及人口数千人,光是从四面八方到一个地方聚会的,就有五百多人,而那个小小的村子里,几乎道路都被小车挤满了。

而集资兴建的祠堂也早已落成,族谱也印制了上千本,许多参加的中青年们都很兴奋,忙着结识远房的亲戚,天天摆酒席,这一吃,就是一个礼拜。

在近代社会,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之一。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

有的地方祠堂还搭台唱戏庆贺。每次演戏,不会是演一、二天,而是演一段时间,短至三、五天,长至一、两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添丁上灯之日,鞭炮齐响,醒狮起舞,主人大宴亲友,还会有戏曲表演或醒狮武术表演,令众亲友心情欢庆。

祠堂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祠堂作为“四旧”逐步消失,直至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寻根热”的兴起,祠堂又得以复兴。

然而,我们也该清醒的认识到,宗祠既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民俗瑰宝,又包含着封建糟粕文化,甚至引起了许多其他问题。

在农村,部分城乡结合部和城镇,宗祠建设之风近年来盛行,出现了一些擅自违章修缮、新建的宗祠。有些祠堂建设规模之大、建筑装修之豪华,成为族民的“面子厅堂”。有的甚至乱占土地滥占耕地破坏湿地。导致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些年的祠堂大多属扩建或新建,有的甚至几年内多次翻修、扩建,一般占地3-5亩不等,有的甚至达到10亩之多。这些新建成的宗祠,大多投资在几十、上百万元,多的高达4-500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上千万元,建得富丽堂皇。这些投资基本上是民间族裔集资,名人大户捐款,在外族籍人士人头形式摊派。少则百元,多则千元,有些农村困难群众碍于面子,只好出资。有的是一次性摊派,有的是几年多次集资,加重了人们的负担。由于存在攀比心理,建设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投资一年比一年多,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群众的负担,耗费民间财力,使农村中,也包括已迁住城市中目前经济收入还比较拮据的农户、居民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和抵触。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宣扬传统孝文化的场所。但现实中,祠堂的地位与功能被异用,有的成了烧香许愿、求神拜佛、驱鬼还魂、求财祈福的庙堂,有的用于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有的用于巫婆神汉骗人,有的甚至在春节、清明等节日里提供给迷信者开法事、违法人员开赌场。

据一份乡村调查显示,大多数年轻人并不支持新建祠堂,也对修订族谱漠不关心,而支持者往往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老板,也有的人认为这些人是为了炫富,甚至是为了在宗族里争面子,要势力。

您以为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