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早出自哪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呢?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一项军事策略和原则,初见于《孙子兵法》:“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原指在外领兵作战的将军,可以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进行临机处置,而不是唯君命是从。这句话後来引申而泛指在外执行任务时,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处置,而不必完全听命于上级的安排和指挥。那么这种做法究竟正确与否呢?
将在外而唯君命是从,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不利于抓住战机,而不遵王命,自做主张又有失臣道,这就是一对矛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一项军事策略和原则当然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却有使用得当和不得当的分别。应用得当,事有所成,功大于过,既往不究;应用不当,猜忌横生,引祸上身,咎由己取。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应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策略呢?我想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
一、不滥用,不轻用。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被迫使用,因为不这样做会造成巨大损失或不可收拾的局面。如果事有可缓,还是要多向君王请示报告,征得君王的命令。“有所不受”不是完全不受,而是有所选择,这里面就需要把握尺度。动不动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说辞,一定会招致君王的猜忌和戒惧。“事君如事虎”,受君王猜忌,则臣之祸不远矣。
二、出发点要对。动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策略,其出发点一定要是站在君王的立场,替君王考虑,而不是为树立将军自己的威望和为建立将军自己的功勋。《易·坤卦》曰:“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乃是王道,将军从王事,效王命,不能好大喜功,更不能功高盖主,只有把功劳归于君王,自己表现得无所成就,这样才会得善终。功大盖主,不是好事,不受王命,更受猜忌,其祸不远,难得善终。
三、过后要做好善后工作。不受君命而自作主张,毕竟是一种僭越行为,虽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好的,出发点也是从大局出发,为君王的江山社稷考虑,但该履行的程序还是要履行,要表现得诚惶诚恐,以化解君王的猜忌,求得君王的谅解,切不可表现得洋洋得意,自以为功,显得比君王高明。汉文帝去周亚夫的细柳营中劳军,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汉文帝虽然表面极力称赞周亚夫治军严,乃“真将军也”,谁又能保证汉文帝当时内心里不猜忌周亚夫呢?周亚夫後来不也是未得善终,死在牢狱之中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身是正确的,对不对关键在具体使用上。使用得当就是对的,使用失当就不对了。
(子夏故坛原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