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盘庚迁都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盘庚迁都到殷)
导语:中华上下五千年-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国都最早定于亳(今河南商丘),后由于内乱不已,加上自然灾害迭生,便先后搬了五次家。
商朝都城变迁图
盘庚即位以后,为了转嫁危机,缓和一下朝中政治派系的矛盾,减少自然灾害侵袭所造成的损失,便决定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河南安阳),但遭到了当时很多贵族和商民的反对。为了能顺利实施这一经过深思熟虑的迁都计划,他首先找到那些财满府库、积粟充盈却又养尊处优,贪图安逸而不愿搬迁的贵族,痛斥他们煽动平民起来反对搬迁,不顾成汤江山、不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卑鄙嘴脸。之后,又到黎民百姓中间讲了很多迁都好处,深得百姓的拥护。对于冥顽不化的人则以鬼谕神示等宗教手段来诱导他们,使这些人都乖乖上路。
盘庚像
由于盘庚坚持了自己的正确主张,终于挫败了来自各方势力的阻挠,带着他的子民渡过了黄河,搬迁到了殷地(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据此商朝又被称作殷商或是殷朝。盘庚完成了迁都计划,便又着手整顿政治,发展生产,使当时的社会稳定,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以后200余年的商统治时期里,商朝没有再次迁都,至于周武王克商后,这里沦为了一片废墟,直到三千年后才被发现。历史上把这一遗址也称作“殷虚”。
盘庚迁都图
仿盘庚迁都后的商宫修建的复原建筑
殷虚被发掘后,出土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文化遗存如甲骨文、青铜器、兵器等。其中,甲骨文经过考证、属于那一时期人们的占卜用具,说明那一时期商朝人无论有什么大的动作,都要通过占卜来预测事情的成败和吉凶,然后把结果刻到甲骨上,这种甲骨上证事的方法,最终为汉字的生成和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甲骨
【司母戊方鼎】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875公斤,高130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很高。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青铜器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
司母戊方鼎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