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乌金釉怎么样(乌金釉面建盏)
导语:建盏“乌金釉”特点
建盏的“自然釉”, 除了兔毫、油滴、曜变这三种名贵品种以外, 还有“乌金釉”与“杂色釉”, 虽然这两大类釉色并无铁系析晶斑纹, 但亦非常典型, 乌金釉的特别之处:建窑的单色盏由浅入深,直至纯黑色,有非常丰富的中间色调,其中最为名贵的就是纯黑色建盏。烧纯黑釉要高温且要求窑内完全呈现无氧气氛。 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由于南方烧造瓷器的窑炉是龙窑,气密性不佳,很容易流入空气,因此要烧制纯黑釉是非常困难的。
乌金釉即纯黑釉。有部分斑纹较少或极难直接观察,达不到兔毫等标准的盏,也归类到乌金釉盏中。 宋代因点茶斗茶的需要,全国多个地区的窑口都有仿烧黑釉盏。虽然兔毫多数仿得不正,但素黑釉还是可以烧得比较纯正的,不过其他窑口大多施釉不够厚,或釉层趋于均匀,缺乏流动感,也难见挂釉。 另外建窑早期阶段烧制的一些黑釉盏,又称酱黑釉盏,釉料配方与成熟时期的黑釉配方有不同,且普遍上釉偏薄,釉面呆板,或不够黑,或偏滞涩。 这浓黑的釉色,是兔毫、油滴、曜变的基础,也可以进一步将它们吞噬,或只留下少部分的影子,这种似有还无的境界,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01建盏黑釉的起源 原始青瓷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瓷器的发展从陶真正迈向了瓷,而同一时期,黑釉瓷的出现,几乎是与原始青瓷齐头并进。 然而,回眸历史长河,黑釉并非主流的瓷器色彩,元明清以后历代官窑器都是彩色或淡雅或华贵的,而黑釉瓷是在唐代开始盛行,到了宋代达到高峰。 乌金釉建盏的出现,是建窑由烧制转向黑瓷的一个重要过程,其脉络应当是晚唐五代时期烧制白瓷、青瓷,随后开始烧制酱釉瓷,随着酱釉瓷器工艺的不断升级,开始出现了乌金釉,也就是建盏的特征之一出现。 乌金釉较之其他单色釉瓷器的清馨淡雅,乌金釉瓷器更加深沉似水,凝重华贵,自有气势,更为名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单色釉极不易烧制成功,成品率极低,不同于青花与彩瓷,表面微小瑕疵都极为明显。这种名贵的高温颜色釉,由于当时工艺水平有限,极难烧成。
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督陶官亲自参与烧成才慢慢成功。这种釉面发出如镜面一样的光亮,极为富丽华贵,是历代黑釉瓷器中水平最高的一种。因此,清三代官窑单色釉精瓷的艺术与收藏价值颇受市场认可。 乌金釉一直以来在收藏界价格很高,它的美无与伦比,早已被收藏家们认知。“清三代”的官窑乌金釉更加受到市场热捧,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成熟,再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目前市场价格较高,并且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
乌金釉特别之处 “盏色贵青黑” 宋徽宗说的这盏色,也就是行家说的“绀黑”或“漆黑”,黑的发亮。 乌金釉是建窑的本色,又可分为乌黑、绀黑和青黑三种。 那么,烧制乌金釉难在哪儿呢? 表面的3大难点: 01底釉要求 纯黑釉釉层相对较厚,由于正烧缘故,盏、碗口沿釉层较薄,但仍有光泽,腹部以下釉层渐厚,釉面呈现如漆般的黑黢黢。 02斑纹要求 釉内气泡细小而多,呈雾气状成片分布。有的釉面可见到棕眼,有的黑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黄色结晶斑点,有的黑釉色黑如漆,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重叠密布的银白色结晶状斑点。 03胎器要求 薄胎,胎质细腻,器型简约不赘述。
技术上3大难点: 01高温无氧 烧成乌金釉要求绝对高温且窑内呈现完全无氧气氛。 千年前的古龙窑只有在中上段,且正中间部分的盏才有一定概率达到完全高温无氧氛围。 02高铁锰 乌金釉其釉药的主要矿料配比为氧化铁和氧化锰,氧化锰的含量接近1%。 03高还原 乌金釉说它难得,是因为铁元素是非常活跃的元素,根据环境的不同,会在氧化亚铁(FeO)、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之间来回变化,表象各不相同,而且非常难以控制。 纯黑色的釉面非常不稳定,瞬间纯正,只要有些许空气进入窑内,就会二次氧化成灰黑、褐色甚至柿红色,因此,纯黑色的乌金釉器非常罕见。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