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看懂了太监梁九功的虚伪才明白了什么(天下梁仓主演)
导语:《天下长河》看懂了太监梁九功的虚伪,才明白康熙对陈天一的手段
于振甲带着随从,冷得蹲在街角,想吃一个面饼,却拿不出一文钱。康熙身边的太监梁九功随即从口袋里拿出一锭黄金,于振甲看得目瞪口呆。于振甲只需要两个面孔,他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钱,他哪里敢接这一锭黄金。
太监梁九功示意了一下,他的随从直接走到面饼铺钱,甩了面饼摊贩老板两巴掌,然后端着一筐面饼就来到于振甲的面前。于振甲随身带着的小衙役,看到面饼来了,抓起来就吃,而那个面饼铺的老板,早就得魂飞魄散。于振甲看得目瞪口呆,他是个县太爷,是个读书人,在他的脑海里,怎么能干这样的事,这事情而且还是康熙身边的梁九功做出来的。
如果要说康熙身边虚伪的小人,梁九功应当排在前面。康熙的任何消息,梁九功都知道,康熙的任何话语,梁九功都清清楚楚,康熙的一言一行,梁九功都在察言观色,生怕出了差错。
论银两,梁九功可是捞了不少钱,康熙每天会下发很多的圣旨,大臣们也都知道梁九功是康熙身边的红人,巴不得讨好梁九功,想让梁九功在康熙面前给自己美言几句。
所以每当梁九功带着康熙的圣旨进入到大臣们的家里,这就是梁九功挣大钱的时候。大臣们出手都是很大方的,明面上说是赏钱给梁九功,其实何尝不是用钱来买有关于康熙的消息。
当初高士奇,被康熙看中后,一天之内给高士奇发了七道圣旨,高士奇接连升官,高士奇接到圣旨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梁九功赏钱。索相接到康熙的圣旨,第一件事,也是给梁九功赏钱,为了给得体面,特别安排到茶房去给赏钱。
无需怀疑的是,梁九功凭借着自己的特殊身份,捞了不少的钱,虽然他的身份是太监,但是他的一句话就可以换来一个大臣的活路。
梁九功是康熙身边最大的小人,在康熙面前,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跪在地上,有时弯着身子,但是一旦脱离了康熙的视线,他马上就端出康熙的架子,耀武扬威,上下拿捏,谁也不敢得罪他,谁也不敢小瞧他。
我们都知道,高士奇是个很爱学习的人,总想着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获得康熙的喜爱,于是他买通了给康熙宣读诏书的小太监,留意康熙最近在研究什么,在读什么书,把康熙的日常生活拿捏得死死的。
一向以才智过人自称的康熙,哪里容得下高士奇超过自己,也许是不服气,也许是心生怀疑,终于把这个事情给调查出来了。
其实这中间是有个疑问的,按理来说,最先接触到圣旨的应该是梁九功,而不是另一个太监,只能说,梁九功把这个挣钱的活给包办出去了,然后顺便从中拿银两。
康熙终于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也感觉到,梁九功这个人就是自己身边最大的小人,且梁九功知道了自己的一切。
为了敲山震虎,康熙没有直接揭穿梁九功,还把那个小太监释放了,这也算是给了梁九功一个将功赎过的机会。有了这次震慑,梁九功哪里还敢背叛康熙,所以从这以后,梁九功基本上就明白自己的命运了,假如再表里不一或者两面三刀,自己很可能就要没命了。
明白了梁九功这个人物,我们就很容易搞清楚,当初恨不得发毒誓的康熙,为什么到了后来,不顾及自己的脸面,硬是要把陈天一给拿下来。
陈天一,是个天真的人,只会做实事,不会藏着掖着,用靳辅的话来说,假如陈天一在朝廷做事,估计早就死了七八十回了。康熙为什么能看中陈天一,其实就是冲着陈天一的率真和直爽,有什么说什么。
康熙有几次很直接地说道:“我身边不缺会做官的人,但他们就是太会做官了,整天想着办法表功,成天讨我欢喜,没有几个真正做事的人,陈天一你不是一个会做官的人,但是你是一个会做事的人。”
随着靳辅和陈天一治理黄河越来越成功,朝廷里面的很多大臣都买了治河淤出来的田地,只要是有点钱的,基本上都买了淤田。康熙虽然一度坚信自己的眼光,但是看到就连太子也成了淤田最大的买家,康熙开始心里发毛了,他甚至觉得索相、明相、高相这三个人还只是在朝廷里面相互牵制,而靳辅和陈天一已经利用朝廷拨款治理黄河淤出来的田地,买通了朝廷上下的官员。
康熙是个心病很重的人,越想越不对劲,紧接着又发现明相、高相和梁九功等一批人阳奉阴违的做法,康熙更是心寒不已。他的多疑的直觉告诉他:靳辅和陈天一,在地方已经形成了势力,将来会威胁到朝廷和康熙我自己。
再加上,孝庄在临终的时候,特意告诉康熙,你不能不换掉大臣。治理黄河的靳辅和陈天一,虽然没有身处朝廷,但是已经名声远扬,而且牵扯到方方面面。
康熙需要的是棋子。梁九功这样的人,是一个可以好好调教的棋子,而陈天一这样的人,虽然是一颗好棋子,但是这颗棋子还拉着靳辅这样的好棋子一起来反对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要和自己对着干吗?
说到底,是康熙变了。
年轻的康熙,需要一群会做事的人,替自己巩固地位。
而中年的康熙,不需要会做事的人了,他需要一群听话的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梁九功可以虚伪,但是听话,陈天一不虚伪,但是不听话。
康熙说了,兰芝当道,必须铲除。
听听,听了,真让好人心寒。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