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之祸文言文翻译(慈惠意思)
导语:古文:慈惠至亡(选自《韩非子》)| 文言文分级阅读与训练
【原文】
慈惠至亡
魏惠王谓卜Bǔ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
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
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zhū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注释】
1.卜皮:战国时人,曾游说于魏惠王。魏惠王是战国时魏国君主,又称为梁惠王,名罃yīng。
2.声闻:名声,声誉。
3.然则:文言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对上文表示承接。“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
4.忍:狠心,残忍。
【译文】
魏惠王对卜皮说:“你在外面听到我的名声怎么样?”卜皮回答说:“我听说大王仁慈惠爱。”
魏惠王高兴地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的功业会达到什么程度呢?”卜皮回答说:“大王的功业将会走向灭亡。”
魏惠王说:“仁慈惠爱,是做仁爱善良的事,这样做却要走向灭亡,为什么呢?”
卜皮回答说:“仁慈的人不狠心,而惠爱的人好赏赐。不狠心就不会惩处有罪过的人,好赏赐就会在臣子没有功劳时进行封赏。有罪过而不惩罚,没有功劳却受到赏赐,即使国家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
【阅读与训练】
1.正确朗读“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
2.请翻译“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3.魏惠王与卜皮的对话,反映了儒家与法家治国理念的哪些不同点?
【参考答案】
前两题答案略。第3题:儒家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仁政爱民,反对暴政。法家认为治理社会需要通过法术,权力的运用,实行严苛的律法、制度上的改革或变革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治理实践中,要对问题客观、全面地分析,根据事物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才是王道。魏惠王觉得自己名声在外,仁慈惠爱,但是如果为了仁慈而失去法度,为了惠爱而不鼓励建功立业,这样就只会走向失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