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一动不动没口是哪里出问题了(浮漂动一下就不动了)
导语:浮漂总是一动不动,到底是没有鱼进窝,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目前常见的浮漂有两种类型,一种我们称之为立漂,另一种我们称之为卧漂,前者是因为浮漂垂直插入水中,如同浮漂立在水面之上而命名。
后者则是因为浮漂横躺在水中,所以将其命名为卧漂,但是,不管是立漂还是卧漂,都得有清晰的运动轨迹和幅度,才能给我们传递鱼口讯号。
而我们在实战中,也经常会遇到,不管我们怎么调钓,哪怕钓组已经很灵敏了,但是漂相还是出不来,那么,到底是窝子里没有鱼,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撇开视力因素、水文情况的影响,影响漂相幅度的因素还有很多,但要真说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还得是以下这么几种。
一、调钓不称饵,饵料脱落了
有经验的老鸟在调漂时,并不太拘泥调目和钓目到底应该按什么标准,而是先确定调钓思路,只要有必要,一定会称饵。
而很多新手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其实称饵有两个好处,一是能锻炼我们对饵料比重的熟悉程度,比如经常用的玉米粒、手食、活饵。
因为我们经常用的浮漂也就那么两三只,经常用到的饵料种类也就那么几种,用的次数多了,不说了然于心,也相差无几。
那么另一个好处就比较实际了,饵料脱钩与否,完全可以通过观察钓目的变化来判断,比如我们调八钓二,饵重2目。
只要水面浮漂露出的漂目大于3目,考虑到水面张力、刮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出意外,鱼钩上的饵料要么脱落了,要么就是水位发生变化,要么就是水底发生变化了。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应对这种变化,即便有鱼进窝了,甚至咬饵了,只要刺鱼不成功,浮漂最多也就会出现一些小幅度的变化,视力不好,可能根本都看不出来。
二、光考虑浮漂的吃铅,而没有考虑漂肚的横截面
在垂钓时,必须要考虑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鱼口确实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吞食无力,鱼口轻弱。
比如在冬季,比如夏秋季酷热、缺氧时,鱼在进食时,力度明显迥异于正常情况,那么反馈到浮漂上,自然也不会太明显。
应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是从调钓上解决,比如用吃铅小的浮漂,调钓更灵敏一些,但是,问题也正出在浮漂上。
浮漂的浮力换算成质量,就是浮漂的吃铅,理论上,甭管浮漂的漂肚是什么造型的,只要吃铅数是一样的,对漂相的影响,应该是一样的。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浮漂入水后,当浮漂受外力牵引出现动作时,漂肚横截面越大,浮漂的运动幅度越小,反之,浮漂的运动幅度越大。
除此之外,漂脚的长度,也对浮漂的运动幅度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挑选浮漂时,尤其是应对轻弱鱼口时,浮漂的这两个影响,就不得不考虑在内。
是不是我们注意了这两点了,就一定能彻底解决漂相出不来这种情况呢?倒也不一定,但是注意了这两个环节,并及时应对,如果还是没有漂相出现,那多半就说明,真的没有鱼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