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每秒大约有多少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每秒有多少中微子穿过人体)

导语:每一秒都有超过10万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这是什么情况?

当我们在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眼中看到的那样安宁,因为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每一秒都有超过10万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而我们却丝毫感觉不到!

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事实。那么什么是中微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微子?当这些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时候,我们又为什么丝毫没有感觉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这是什么情况。

什么是中微子?

这要从上个世纪20年代讲起,当时的科学家在对放射性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在β衰变的过程中,有一少部分能量莫名其妙地不见了。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这在物理界绝对是一等一的大事,因为这个现象意味着能量不守恒。

我们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铁律,假如这条铁律被推翻,人类的整个物理学大厦都将倾覆,正因为如此,这个发现在当时的整个科学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个“能量不守恒”的现象,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还有科学家据此认为,能量守恒定律失效了。值得一提的是,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包括大名鼎鼎的量子力学奠基人、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尼尔斯.玻尔(Niels.Bohr)。

直到1930年,美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Pauli)才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在β衰变过程中,有一种质量为零,且不带电荷的未知粒子带走了少部分的能量。

他的这个理论得到了不少科学家的支持,他们将这种未知的粒子命名为“中微子”。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柯万(C.Cowan)和莱因斯(F.Reines)在实验中首次证实了中微子。

时至今日,科学家对中微子的研究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我们知道了宇宙中存在着三种中微子,分别为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以及τ中微子,它们质量非常小,而且不带电。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微子?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核反应都会产生中微子,其中就包括核聚变反应。在浩淼的宇宙中,核聚变反应随处可见,例如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炉。

在太阳的内部,大量的氢原子源源不断地聚变成氦原子,太阳的光和热也就是因此而来。需要指出的是,太阳内的核聚变并不是把4个氢原子直接聚变成氦原子,而是首先将两个氢原子聚变成氢的同位素“氘”,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核聚变反应,如下图所示。

我们知道,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而氘原子的原子核内却多出来了一个中子,那么这个中子是哪里来的呢?答案就是当两个氢原子发生聚变时,其中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发生了正β衰变。

正β衰变可以使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发射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核聚变过程的第一步,每两个氢原子就会释放出一个中微子。

再来看一下数据,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 x 10^-27)千克,太阳每秒钟消耗约400万吨(4 x 10^9千克)氢。考虑到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直接计算出太阳每秒产生的中微子的准确数字,但通过这两个数据的对比,大家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数字的数量级,更重要的是,宇宙中可不止太阳这一颗恒星!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中微子?

首先要说的是中微子不参加强相互作用,也不参加电磁反应,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中,排名前两位的都对它无效。

引力对它有效,但是中微子的质量却非常的小,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电子已经是质量很小的基本粒子了,而中微子的质量只有电子的几十万分之一,有些甚至可以达到千万分之一,如此小的质量使得引力对中微子的影响几乎等于零(黑洞的引力除外)。

于是就是剩下弱相互作用力了,事实上,只有弱相互作用力才能与中微子产生反应,而弱相互作用力只存在于原子核之内的夸克层面。这就是说,当中微子撞上夸克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中微子,那么这个难度有多高呢?我们接着看。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

原子并不是一个实体,除了原子核和电子外,原子的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假如将组成地球的所有原子之内的原子核和电子紧紧地挨在一起,地球将会成为一个直径为22米的球体。

这种空旷程度已经很离谱了,而更要命的是,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绝大部分也是空的,组成它们的夸克之间也有着很大的距离(夸克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有夸克直径的上万倍)。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中微子的直径在(10^-20)米的数量级,这比电子的直径小了10万倍。好的,有了以上的知识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大概的描述一下这个难度有多高了。

假设中微子是一个直径1厘米的小球,那么夸克就是在一个直径为1000万公里的球体中心,直径为1米的一个目标!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微子都只是轻松地穿过物体,而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

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因为中微子的质量极小,所以它的运动速度通常都很快(接近光速)。

简单总结一下,中微子在恒星内部源源不断地产生,它们速度极高,又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可以在我们丝毫感觉不到的情况下,穿过我们的身体,又因为它们数量多得无法想象,所以我们随时都在受到中微子的“袭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每一秒都有超过10万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而我们却丝毫感觉不到”这个结论,都可以坦然接受了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碧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