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好人主义个人发言
好人主义是指对于社会问题和矛盾,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全凭个人良心、善意和道德水平去处理、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和行为方式。但实际上,一个人的能力、职责、利益关系等因素往往会影响到决策和行为。因此,破除好人主义的个人发言是必要的。
破除好人主义个人发言
首先,好人主义忽视了社会结构、制度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就像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居住,即便你再懂得打扫卫生、整理物品,但是房子的本质问题没有得到改变,你所作的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仅仅寄望于个人的道德良知去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却没有重新塑造社会制度,那么我们面对的依旧是一个破旧有污染、不公平的社会。比如,如今城乡收入差距大,就业歧视问题严重,如果仅仅指责个别用人单位歧视自己的人,而不是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上解决问题,那这个问题也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好人主义个人发言往往忽略了社会分工和专业性所带来的差别。社会是一个分工明确的体系,不同的专业、行业、职业所面对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在这些问题领域里,普通人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难以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近年来,百度上搜索 “吃药误区” 的指引,往往是一些毫无医学相关背景和经验的好人发明的;此外,一些不具备专业视角的网络上封锁谣言声浪,实际上,它们只能长期被道德捆绑机制运转,难以真正达成科技通信、公共安全这样的长期目标。
再者,好人主义个人发言容易被情感、经验主义驱动。情感作为人类的基本属性,常常引导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但是,情感向往和个人经验往往阻碍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比如,某个小地方发生的社区癫痫患者用了西洋参治疗效果显著的例子,不能代表整个国家的人群;某个个体的道德救赎,不能代表一种整体文化心态。而一些好心人,往往把某个经验推广到整个人群,甚至对别人的经验产生嫌弃,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最后,好人主义发生钻石劣营销策略等问题。国内外各种电商、社交平台上,经常出现一些号称“好人主义”的推介或营销战略。推介过程中不时宣传“好人美德”等至高无上的情感做法,往往让消费者产生消费判断的混乱和不透明。实际上,这些策略就是小利益、粗暴流量导向的利用,反而缺乏对消费者服务的客观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要破除好人主义的个人发言,不能把两个领域搞混:也不能简单把任何问题,都视为是好与坏的道德关系问题。而要从扎实的学术研究中获得保障,以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完善来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要尊重专业领域的分工和专业的技术推理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