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不动心心不动(不动心是什么境界)

导语:不动心,不执心,不分心

浮躁是一种不良情绪,心理学甚至把它列入“亚健康”之列。无论是为人、为学,还是做事,一旦有了浮躁情绪,不仅出不了成绩,还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

清代学者胡达源有云:“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平静的心态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更能显示一个人稳健持重的处事风格。

浮躁就是各种杂念惑乱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对事物整体的理性认识盲目化,从而忽视或排斥理性,任由情绪发泄。浅析之原因可分为二点:

第一,市场经济是趋利经济,它调动了人的所有欲望,人会趋利避害,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弱点。

第二,很多人思想意识浅薄,自我控制能力弱,没有严格约束自己,没有自查自省。

分析了浮躁产生的原因,如何处理浮躁的措施呢?

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持重守静乃是抑制轻率躁动的根本。

因此在戒躁方面可以用“不动心”、“不执心”、“不分心”来作为应对之策。

第一,“不动心”。生活中的我们似乎对修身养性的道理都有所认识、体悟。然而,情况一变,就迷惑了,这就是所谓的“说时似悟,对境生迷”。

“不动心”就是指我们不仅要“说时似悟”,而且不能在形势变化时“生迷”。禅宗有所谓“八风吹不动”,即要求修行者对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大境界都能无动于衷,这才是真正的“不动心”。

第二,“不执心”。无所所执着,就是“不执心”。心若执著不移,就很容易生贪、恨、愚、骄、疑、惑、惑、虚。

第三,“不分心”。人往往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这是因为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会产生种种烦恼,若是我们经常反省自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遇事时可以改变我们与他人的立场,无分别心就会产生,就不会太过计较人与人之间的是非、善恶、得失、荣辱了。

当然“不分心”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没有对错是非、好恶的概念。它的真正意义是告诉人们用平等可变的观念看待世间的差别,始终保持一颗高贵而平静的心,过平淡、快乐、自由的生活。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就会达到“内外如一”的境界。什么是“内外如一”?是指表里一致,身心合一,内心没有冲突和分裂,这是一种内心和谐的境界。

普通人往往以追求名望和欲望为中心,内心往往好像处于风暴的中心。若是放任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调节内心,主要就是管理自己的欲望,见可欲而不乱,见利诱而不动。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三点来修心,自然就会达到身心的和谐。

浮躁的对立面是认真、稳重、踏实。无论是为人、为学,还是做事、管理,只要能远离浮躁,梦想就会变成现实。

因此,请不要忽视浮躁心态对人体的危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应该继承古人所提倡的沉稳。然而,许多人似乎少了点耐心,多了点急躁;少了点冷静,多了点盲目;少了点脚踏实地;多了点急于求成。

一个人若是浮躁了,便会整天处于又忙又烦的状态中。从长远来看,脾气会越来越暴躁,神经会越来越紧绷,会受到生活的激流所裹挟。

如果我们能坚持,真正地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工作,我们会比现在做得更好。只有摆脱心中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最后请记住,凡成事者,既要脚踏实地,更要心存高远。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