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势效应的概念和原理
定势效应(也称定向效应)是指人类在面对信息时,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思维定式来加以评价和理解。这种心理现象一般是无意识的,来源于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文化、社会和教育等背景,将一种思维模式固定下来,导致人们难以突破自身的既有认知体系,从而在面对新事物时出现偏见和错误的判断。
定势效应的概念和原理
从历史发展来看,定势效应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例如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读到一篇浅薄的文字后,就认为女性智力低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女性学识为有限”的错误观念,长期以来影响着人们对于性别平等的认知。而在现代社会,定势效应则表现为人们对于某些群体、职业和品牌等的固定印象,例如:女性应从事家务和护理工作,医生都是男性,奔驰是名副其实的高档车牌等。
定势效应的形成原理主要是在人脑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中,有一种所谓“认知省力性”的趋向,即大脑倾向于依靠以前的经验和模式来对新信息进行快速评估和分类。这一趋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人类求生的必需品,保证了人类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本能却成了人们盲目接受固定模式的障碍。例如,在面试时,面试官可能会根据被面试者的性别、种族、出身等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基础,从而对被面试者评价偏差。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固化了一些消费模式和观念,就很难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并可能忽视了一些与自身需求不同却更好的选择。
如何克服定势效应是现代社会积极探寻的课题之一。一方面,个人需要有足够的开放心态,尝试接触不同来源、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的信息,以拓宽自身思维边界。例如参加跨文化交流、阅读广泛的书籍等都是涵养开放思维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传播者(例如广告、媒体、教育等)也需要有意识地减少固化模式的陈旧信息,提供更多真实、客观、理性的信息,从而减轻社会中的认知偏见和歧视现象,营造更加包容和进步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