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寒衣节俗称(寒衣节日时间、风俗是什么)

导语:民俗节日:寒衣节

十月朔:祭墓,如清明礼。

寒衣节:十月初一为寒衣节,俗称“过月一”,或直呼为“十月初一”。此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三大冥节。时值立冬前后,天气渐冷,家家上坟祭祖、添土压纸,意为给死者添被加袄。旧时,十月初一也叫“辞工日”,因此时农活大多告歇,农村地主、店铺雇主多于此日辞退伙计、学徒。此后,白天日短、农田不作,农家多一日两餐,到来年二月二复为三顿饭。20世纪50年代实行农业合作化后,冬季也要参加生产劳动,两餐习俗改为常年吃三顿饭。“文化大革命”初期,祭祖习俗被禁,但为祖坟添土、压纸的习俗沿续至今。

十月初一 (十月朔)


中国夏历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为朔日。十月朔即为十月初一。

秦始皇时以十月初一日为岁首,大臣们在这天入朝庆贺。本月,皇帝在郊外斋戒,着白衣在咸阳城外祭拜。

刘邦兴汉,因循秦制不改,仍以十月一日为岁首。汉武帝时,虽改用夏历,以正月为岁首,但十月初一日,皇帝仍受百官朝贺,演奏食举之乐,仪式隆重如同正月岁首。晋代荆楚民间,称十月朔日为秦岁首,以纪念秦始皇统一六合的丰功伟绩。《荆楚岁时记》:“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

夏历十月,农事已毕,农家多设酒筵庆祝丰收,《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宋代时,朝廷亦于十月朔前后,赏稻赐宴,以庆丰收。

唐代以来,十月朔日逐渐演变成为祭祀节日。孙思邈《千金月令》:“长安十月朔,都城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朝陵,如寒食节。”至元代,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

旧时十月朔,还有祭厉坛,并举行乡饮酒或暖炉会的,其要旨不外乎养生保健、追念远祖、培养淳朴的民风。民间通称此日为十月朝,无论贫富都要准备酒肴,祭奠祖先或逝去的父母,邀请族人会餐,称之为过十月朝。家有新丧的,至亲要祭拜灵位,称之为新十月朝。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