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手抄报(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美篇)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2月 21、22 或23日。冬至又称亚岁、冬节,早在周代就利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了冬至日,并将这天定为新年的第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的节气。到了汉代才将冬至和春节分开庆祝,因此专门庆祝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延续至今。古人认为从冬至起,阳气开始增强,代表新的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说,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向北白昼越短。

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江南地区更是加强冬作物的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抓紧耕翻,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消灭越冬害虫。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四时八节之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九九消寒

从冬至开始,以九天为一个单位,连续九个九天,称为九九。民间有冬至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通常是一幅描红书法,写着繁体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个字九笔画,从冬至开始,每天填充一个笔画,填充的颜色根据当天天气决定,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风为黄,落雪为白。还有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填充梅花。

冬至饮食各地不一,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而在我国南方则盛行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冬至汤圆又称擂圆,取团团圆圆之意。与平时吃的汤圆相比,冬至汤圆除了经典的甜圆,还有咸圆,即在糯米团里包进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等馅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冬至后的 15 天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

蚯蚓俗称地龙,在夏至时钻出土壤。古人认为蚯蚓是阴曲阳伸的动物,冬至时阳气虽已增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壤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冬至虽然气温有所回暖,但总体还是寒冬,因此蚯蚓会继续在土壤中休眠。

★麋角解

麋即麋鹿,又名“四不像”,因其头像马、角像鹿、脖子像骆驼、尾巴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古人认为麋鹿的角朝后生,属性为阴,因冬至阳气开始增长,麋鹿感受阴气减退而解角。

★水泉动

古人认为冬至以后阳气增多,因此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且温热。冬至后日照时间延长,山中泉水开始流动。

冬至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所以人们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多吃有补益身体的食物,如莲子、薏仁、芡实、大枣、赤豆、银耳等;保持心情畅达乐观,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