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清朝举人是什么官位(清朝举人)

导语:清朝举子才华横溢,考官定其为状元,乾隆看卷后哭笑不得

乾隆、嘉庆年间,文字狱盛行,无数文人噤若寒蝉,索性一头扎入故纸堆,做起了考据的工作,一时大家辈出,比如著名史学家赵翼。他不仅擅长文辞,在政治、军事方面也很有才能,多次为乾隆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绩。如此全面发展的人才,却在当年科举中与状元失之交臂。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恰逢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大悦,特许在正科之外开科取士,赏给天下举子一次额外的机会,称为“恩科”。

乾隆之所以有此举动,也是为了在西征告捷之后乘机彰显清廷偃武修文的气度,使外邦愈发心悦诚服。

面对这千载难逢的良机,赵翼自然跃跃欲试。他早已声名在外,所以成为朝野上下夺魁呼声最高的举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然而不幸的是,赵翼当时正在军机处供职,而在此前,“三鼎甲”(科举殿试的前三名)大多出自军机处,乾隆出于制衡考虑,这次不愿再让出身于军机处的人高中状元,并对主考人员暗中授意。

听到这样的传闻,赵翼仍然不甘认命,决定凭借一己之力打破窘境。当时的考卷都是匿名审阅的,如果答题时摆脱自己往日的影子,说不定可以蒙混过关。他的书法水平相当了得,所以在考场上不漏痕迹地改换了自己原来的笔体,即使是熟悉他的人也难以辨认出来。此外,由于他的文风素来刚健雄劲,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很容易暴露身份,所以他连文风也换了。

果然,学霸无论用什么方式答题都能碾压全场,他的考卷得到一众考官的交口称赞。大家都要执行乾隆的授意,而种子选手赵翼就是重点关注对象,所以这份考卷被多次辨认,但没有一个人发现它是出自赵翼之手。众考官会心一笑,决定将这位神秘的举子定为第一名。当然,他们打开考卷后就惊呆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们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乾隆,乾隆一看哭笑不得。天子想要扭转乾坤还不容易吗,乾隆想到陕西一带已经有很多年没出过状元了,于是下令将赵翼与某位陕西考生的名次互换,不需要任何理由。众考官一看,这次陕西韩城有个举子名叫王杰,成绩也很不错,目前位列第三。于是,赵翼就这样由状元变成了探花。

之后很多年,赵翼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在多篇文章中反复申诉,自己错失状元并非因为才气不足,而是运气实在不好。他在《廿二史札记》中,试图以“天”“势”“气运”几个概念解释社会的变动与发展,这既是源于他对历史兴亡的认知,也是他对自身经历的切实体验。

除了在科举中遭受不公平待遇,赵翼后来的仕途也颇为坎坷,但这让他不必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费神。他并未因际遇落差过大而怨天尤人,而是潜心钻研学术,通过著书立言在青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

也是,人的一辈子这么长,是非成败何曾在于一时呢。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朱韵成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