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三水平六阶段”道 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提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提出“三水平六阶段”道 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道德发展一直是人类关注的话题之一。在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都有相关的研究。其中,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较为广泛认可的理论之一。他认为,人类道德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下又包括两个阶段。
首先,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从儿童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角度提出的。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都包括前后两个阶段。这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传统水平、传统水平和后传统水平。
前传统水平是儿童到幼年期的阶段。此时,孩子的行为往往是出于一种奖罚机制、安危系统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反应,还没有对于其他人的立场或权益有认知。
传统水平是青少年期的阶段。这一阶段,个体开始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个体的行为逐渐受到道德、羞辱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对“正确”和“错误”也有了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进入了道德压力的群体中,具有基于规则的道德意识。
后传统水平是成年期的阶段。这一时期,个体可以思考抽象、理念和原则的道德问题和挑战,有自己决定的能力和自制力,可以相互理解和平衡公共利益。
其次,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在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往更深层次的阶段发展,而每一个阶段继承了前一阶段的道德意义基础。每个阶段的关键特征是:逐渐具备个体思想,个性化,取决于个体本身的意见,而非他人的期望。
孩子在前传统水平的阶段,往往是基于需求满足的原则,决策过程中主要是避免对自身的惩罚。在传统水平的前阶段,个体的观念是与他人的期望协调一致,决策时应该遵循规则,尊重权威,遵循伦理体系。在传统水平的后阶段,个体意识到有时传统的规则和社会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遵循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原则是更为重要的。
最后,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实践中的意义体现在,对儿童和青少年德育教育和对成年人的启发上。这一理论证明了个体在道德发展中具有系统性、连续性,需要从婴幼儿时期、青春期到成年期,全方位地加强道德教育,使个体的道德思想逐渐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总之,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不仅为研究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而且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