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采莲曲》(李白的采莲曲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听歌说诗词:《采莲曲》(李白)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李白的《采莲曲》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所作。
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李白的《采莲曲》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诗中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表达了李白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以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贵州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安徽当涂。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听歌说诗词:《采莲曲》(李白)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