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工匠给瓷器施釉的方法有几种(古代瓷器施釉的几种方式)
导语: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给瓷器施釉的方法有几种
中国古代是陶瓷生产大国,窑口众多,瓷器上釉色的材料来源,同胎土一样,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由于釉的成分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窑内气氛、施釉方法、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各个窑口的陶瓷产品在釉方面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特色,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
瓷器施釉又称上釉、挂釉、罩釉。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其方法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吹釉、轮釉等多种。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
1.蘸釉
蘸釉又称“浸釉”,是最基本的施釉技法之一。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厚度由坯体的吸水率、釉浆浓度和浸入时间决定。一般适用于厚胎坯体及杯、碗类制品。战国时的原始青瓷既是采用这种方法上釉的。明清以前多用此法,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蘸釉法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的时间,该是多久才合宜呢?通常是等整个坯体浸入釉浆时,约停2~3秒,即可取出,若是嫌釉药上的太薄。可以等到釉药干后,再来一次;但是千万不要在釉浆中浸泡过久以致釉上得太厚,形成烧成品时的釉层缺陷。
2.淋釉法 如果坯体较大,在采用浸釉法上釉时,势必会遇到容器体积不够大,或是操作程序上的困难。而上釉者又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太费事的方法,得到釉层均匀的效果;此时,便可以采用淋釉法来上釉了。同时,淋釉法更能制造出具有流动感的特殊效果,是一种广被先民所采用的上釉法,尤以唐代三彩器为其中翘楚。
3.刷釉法。刷釉法又叫“涂釉”,施釉方法之一。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涂在器体表面。刷釉法多用于长方有棱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补釉、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等情况。刷釉法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体施釉,而仅为口、肩及内底等处的局部施釉,因而采用刷釉的方法。这种上釉法,最适合于小面积瓷器。
4.吹釉。用一竹筒,嘘吹将釉吹匀在胎上,采用吹釉的器物,其釉薄。所以旧瓷中有玻璃釉等名目,而釉薄的甚至如同卵膜。用一节小竹管,一段蒙上细纱蘸取釉浆,对准器坯应施釉部位,用嘴吹竹管另一端,釉浆即通过细纱孔附着在器坯表面,如此反复进行,即可得到厚度适宜的釉层。根据器物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多的吹干七、八遍,少则吹三四遍。吹釉的发明,使器物里外均得以均匀施釉。适用于大型坯体、薄胎坯体、色釉制品及需要上几种釉的坯体。吹青、吹红两种吹釉工艺均为清初所创。
洒蓝釉大碗.
5.荡釉
即“荡内釉”,施釉方法之一。把釉浆注入坯体内部,然后将坯体上下左右旋荡,使釉浆满布坯体,再倾倒出多余的釉浆,随后将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根据不同的要求,也有两次荡釉的,但不能多过两次,否则易产生气泡。荡釉法适用于口小而腹深的制品,如壶、瓶等内部上釉。
中国古陶瓷工艺体现了古代手艺人的聪明智慧,随着中国瓷器发展不断创新,才有了中国的几年前陶瓷文化和物质文化传承。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