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关于婴儿的名言名句(关于婴儿的描述)

导语:养宝宝的父母注意啦:那些著名的关于婴儿的心理学实验你知道吗?

为了研究小baby的心理发展阶段状况,在心理学研究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婴儿的心理学研究。

婴儿作为人类的幼崽,有很多人类的心理机能都是在婴儿时期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心理机能。为了探寻这些心理机能是先天/后天,发展的年龄转折点等等,对小婴儿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发展心理学中十分著名又有趣的关于小baby的心理学实验吧!

1、视崖实验

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寻人类的深度知觉是先天存在还是后天生成的。

研究假设如若想判定一个人/动物是否具有深度知觉,一个方法就是把他们放在悬崖边,看他们能否让自己不掉下去。

正常成年人是会恐高的 那么婴儿会吗?

这个实验的装置十分巧妙,设置了一个“假悬崖”。视崖实验装置是这样的:一张四英尺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格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深渊)。从浅滩边上看深渊,图案好像直接落在地面,但实际上一块透明玻璃覆盖了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中间是一块一英尺宽的中间板。

视崖实验

该研究对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进行实验。实验中,首先将每个婴儿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他们的母亲在深渊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滩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结果当母亲在浅滩一侧呼唤自己孩子,有27位婴儿爬下中央板穿过玻璃;当母亲在深渊一侧呼唤自己孩子,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地爬过视崖边缘,其余婴儿则拒绝、爬向浅滩或哇哇大哭;另有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央板。结果表明,6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啦!6个月大的婴儿刚开始发展自主运动协调能力。后续研究了2-5个月的婴儿的视崖实验,发现他们在面对深侧玻璃时都表现出心率变慢,说明他们对其感兴趣而不是恐惧。那么就说明他们不具备深度知觉。

所以深度知觉究竟是先天还是后天生成至今仍存在争议,但6个月婴儿已经具备深度知觉是得到证明的。

2、陌生情境测验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景研究法来研究婴儿的依恋。

所谓依恋指的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表现为婴儿喜欢注视母亲,对母亲微笑,喜欢与母亲在一起,与母亲分离会感到痛苦,遇到陌生人或陌生情景感到害怕第一时间想找到母亲等等。

在陌生情境研究中,母亲与婴儿同处一室(陌生环境),让婴儿自主在一旁玩耍。随后进来一位陌生人,然后母亲离开房间,观察婴儿反应。随后母亲回来后观察婴儿对母亲有什么反应。

陌生情境测验

不同依恋类型的婴儿会有着不同反应。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安斯沃斯将婴儿依恋类型划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①安全型

这类婴儿母亲在身旁时不会缠着母亲,更多是用眼睛看母亲或对母亲笑。母亲在场有足够安全感。在陌生情境也能积极探索,对陌生人反应较积极。母亲离开时婴儿会表现出苦恼、不安,想找母亲回来。母亲回来时会寻求与母亲接触,立刻平静下来。

②回避型

这类婴儿对母亲是否在场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这类婴儿又称“无依恋婴儿”。

③反抗型

这类婴儿对母亲的离开会表现出极大的反抗和情绪反应,每次分离都会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会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又称“矛盾型依恋”。

其中安全型是积极、良好的依恋类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是消极、不良的不安全型依恋。

3、红点实验

刘易斯使用红点实验是为了研究婴儿对自我的认知的。

实验中,给9-24个月的婴儿的鼻子上涂上红点子,看他们能否意识到让他们照镜子时镜子中的人是自己(是否会去触摸自己鼻子上的红点)。

婴儿鼻头涂有红点照镜子

实验中,很多婴儿都对着镜像微笑,抚摸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等,说明婴儿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体特征的一些变化。然而到了15个月,婴儿才出现直接触摸自己鼻子上红点子的行为。

这表明,15个月是婴儿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客体而存在的转折点。

你家宝宝怕高吗?是什么依恋类型呢?他已经能够学会抓红点了吗?

对心理学感兴趣就请关注我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