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体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导语: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觅千古第一才女内心世界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凭诗词造诣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我喜欢李清照的词,随阅历增多,思想成熟,今年又读《声声慢·寻寻觅觅》,感受颇深。

以这首词为例,说一下个人理解,同时,解剖一只麻雀,总结出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通读诗词,包括注释背景。“靖康之变(1126——1127年)后,国破夫亡(1129年)。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

结合背景理解词人感情。

李清照丢失的书画文物,都是她和亡夫多年珍藏之物。

其夫赵明诚系宋代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据记载,赵明诚一旦发现难得的古籍文物,囊中羞涩会毫不犹豫脱下衣服作抵押。回到家中,夫妻二人意趣相投,灯前对坐,说说笑笑,摩挲展观,无限浪漫与温馨。

靖康之变后南下途中拉了十五车珍贵文物,赵明诚曾嘱咐她,“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而《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已,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如今,丈夫已逝,自己没有保管好,书画被盗文物几近散失殆尽。

丢了珍爱的东西,还是习惯寻觅,没有找到,不仅珍爱之物没找到,心爱之人也不在了,冷冷清清。

所以才有“寻寻觅觅“,寻而不得,始感“冷冷清清”,心中感受只剩“凄凄惨惨戚戚”。内心由浅层的悲伤到深刻的悲惨最后到长久的忧愁悲哀。

2、从读懂文字开始,到读懂感情。

古诗词和现代汉语有差异,读注释,把每个文言字词翻译好,这是理解词人感情的基础。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秋天天气忽冷忽热,想休息难入眠。

为了抵御寒冷,排解心中情绪,就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难抵傍晚寒风急吹。

正冷清伤心之时,看到“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从北方到南方御寒而来的大雁,那不是旧相识吗?无忧“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的青春年少时光,夫妻团聚幸福日子又哪里去了?

美好的思念也是短暂的,走到院里,只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菊花满地堆积,风打憔悴,秋意浓浓,却已无心情摘花赏花,“如今有谁堪摘?”。由物及人,已经40多岁的自己,青春易逝,韶华难存,如今又会有谁来怜惜,孤苦伶仃,无人可依,如风中秋菊,知音难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独自一人在窗前,天黑的慢!一般人不会盼着天黑,唯独孤独的人,难熬到天黑睡去才能终止这无边无际的孤寂。一个独字,饱含孤独寂寞之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是爱情忠贞的象征,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不是赏秋听雨,阴雨天气,雨打梧桐,曾经向往爱情的忠贞美好,家庭团团圆圆,现实是国破南迁,颠沛流离,家财散尽,世风日下,人情淡薄,孤身一人,无所寄托。

她,有大丈夫般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壮志雄心,还是一个烈女,再婚三个月看清张汝舟卑鄙嘴脸,宁愿入狱告发张汝舟离婚,根据宋代《刑统》的规定,“妻告夫,然属实,但应判处两年徒刑”。然多情善感更如她,才留有诗词千古绝唱。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情景,怎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一个愁字远远不能承载千种哀怨万种忧愁。

感情首尾呼应,有尝尽颠沛流离的亡国之恨,有痛失知音丢失珍爱之物的无奈忧愁,有怀念过去韶华易逝的哀怜,有哀愁无法排遣的孤独寂寞。

3、解读感情,尤其抓住词眼。比如“愁”字,饱含词人感情的词,感同身受去体会词人有哪些愁。

李清照的诗词写日常所见所闻和生活细节,感觉轻描淡写,信手拈来,却饱含感情,令人共鸣深思。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