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非正式群体是(非正式群体的意思)

导语:你的朋友圈——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是不能离开群体的,群体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介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人群结合体。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在一定的群体里生活和工作,总是作为群体成员而存在,个体通过参加群体活动来实现社会活动的参与,并成为社会成员。人们在群体里获得安全、友谊和支持,朋友圈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根据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认可的,组织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成员有明确责任和分工的;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成员也没有固定的编制,成员之间关系是一定情绪色彩或心理动机一致基础上形成的。

无论组织架构设计得如何完善,人们都无法覆盖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所有联系,也不可能将这些联系全部纳入正式组织结构体系,这样必然存在一种不同于正式组织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是伴随着正式组织运转而产生的,在组织展开活动的过程中成员间必然会发生相互联系,工作之余的接触会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彼此会渐渐地发现在其他同事身上具有自己所欣赏或喜爱的东西,从而产生了相互吸引和接受,开始了工作之外的联系。随着联系的频繁和深入,特别是一些观点相同、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看法相似,或者性格相近、业余爱好相同等个体的聚集,逐渐成为相对固定的非正式群体。这类群体看似无形的,但又与组织有联系、又独立于组织之外。有的群体是开放式的,成员经常变化来去自由;也有的群体相对封闭,成员稳定。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对社会的作用分为两个方面,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一、积极方面。由于非正式群体的加入是自愿的,其成员是无意识或自己愿意加入进来的,他们之所以愿意加入,是由于这种群体能满足他们一定的需要,特别是非物质方面的,人们在活动之余产生了友谊,消除了个体的孤独感,也满足自己被他人接受和重视的需要,这也是马斯洛所讲人性的需求。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之外没有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长期下去则可能内心压抑或情绪烦闷,必然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和谐,如果能在某个群体里找到了倾诉对象,既满足了自己心理慰籍,也获得了安全感。人们通过参加群体活动,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也有利于群体内部合作精神的产生和凝聚。这种具有积极导向的非正式群体可作为社会组织的有益补充,不仅满足了人们交往的需要,也满足成员间信息交流的需要,相互产生了帮助的意愿,特别是对一些经济困难的、生活能力欠缺的成员救济,这种良性互助可让其产生归属感,降低了对社会潜在的危害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群体的稳定才能效促进社会的安定。

二、消极方面。当非正式群体同组织目标不一致时,可能形成目标的冲突,对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造成小道消息的传播,甚至造谣,或者形成小圈子、小帮派,以至影响工效率。例如组织打算利用劳动竞赛以调动大家积极性、提高产量与效益的目标,而非正式群体认为这种竞赛会导致竞争,造成成员关系紧张,可能不允许他人冒尖,从而试图破坏和阻碍竞赛的开展,其结果必然是影响企业的竞赛气氛,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损害组织的健康发展。当然,还要防止群体的极化——极端性转变,当群体形成消极决策时,群体成员往往比个体更容易产生冒险行为,或集体偏向, 继而做出一些极端性的行为,还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非正式群体还能有效制约个体的行为,如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矫正,如果仅是单纯对个体进行说教往往效果不佳,而将其置于某一开放群体里,利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通过外在舆论、环境等因素可有效地改变其的认知结构,因为当其置身于群体里,群体规范是大家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接受起来也不存在心理抵触,故而改变效果会更明显。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它是客观存在的,其作用也不能忽视,社会应关注这类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方向的引导,使之与组织需求相吻合,不仅有利于提升组织的管理,也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奈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