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舅舅(舅舅正月理发是什么意思)
导语:又到了我国“舅舅们”焦虑的时节,正月真的不能剃头吗?
咱们先不说迷信不迷信哈,民俗里面本来就有很多稀奇古怪,百思不得其解的话题。比如“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这让一帮舅子大爷真的到了正月里就诚惶诚恐,生怕自己的外甥不孝顺不懂规矩,莫名其妙把自己给送走了。
显然,在今天即便大家把它当做一种笑谈,还是有些长辈的确对此无比忌讳。一般来说,传统观念比较强的家庭,是不会鼓励有舅舅的人正月去剃头的。
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又是怎么来的。江阳沽酒客来给你说一说。
中国的剃头匠出现的比较晚,而且是一个地位很尴尬的存在。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毁伤。”这可比正月里剃头还要早,这也造成了古代男女皆长发。除了长不出来的及庙里的和尚,就是犯罪的人会被剃头,充满了侮辱,也成为一种标识,所以剃头这个事情在古代是非常谨慎的,大多数人头发是蓬勃的。
正因为如此,那个时候中国没有托尼老师发展的空间。但是梳子又叫篦子,以及各种打理头发的用品,还有盘头的花样,倒是非常多。头发多了就是难打理,而且还容易虱子上身,这也是困扰古人的事情。即便如此还是不轻易剃头。
到了清代初期,满人入关得了江山,由于他们的发型问题,又没有汉人多,看着不统一,于是就要求大家剃头。一开始汉人哪里肯干呢?于是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与死亡。留发不留头,是当年那些爱国汉人最后的尊严。
可是这样也不行啊,如果不统一,必定有人留念前朝,长此以往,万一大家都反清复明怎么办。但是一直高压下去更不好。于是就诞生了走街串巷的剃头匠。被叫待诏。为什么是待诏,源自前述供奉内廷的人(服务行业),有人说是替清朝皇帝传诏剃头,不听话就要砍头挂在待诏的杆子上。大家不必较真。
待诏作为剃头的说法,明朝就有了,不信你去看西游记,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国王道:这和尚是有鬼神辅佐!怎么道士入柜,就变做和尚?纵有待诏跟进去,也只剃得头便了,如何衣服也能趁体,口里又会念佛?国师啊!让他去罢!”
只不过到了清朝,确实因为剃头结辫子,他的普及更广泛了。也使得这个行当不入流,被人看不起。不像今天,托尼老师赚大钱。
而清朝的老百姓,还是有所保留,正月坚决不剃头,表示对旧时代的思念,简称“思旧”。结果以讹传讹变成了“死舅舅”,这恐怕是早期谐音梗惹的祸吧。
不过,不管怎么样,正月剃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如果家里长辈不高兴,那就等一等,或者不能让他知道,这就行了。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