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的来历是什么(茶字的出现)
导语:茶字的来龙去脉你了解吗?
自茶被发现以来,就深得大家的重视,毕竟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的茶,带给大家的不只是口感的清香,还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在古代,关于茶就有十余种叫法, “草中英”、 “草大虫”、“不夜侯”、“离乡草”、 “酪奴”等都是茶的别名,还有荼、茗、槚、蔎、荈等叫法,现如今,香茗则用的最多。
对于“茶”字,大家了解多少呢?现在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茶”字的来龙去脉。
在古代,表示茶的字有槚、荈、蔎、茗、荼等。槚(jiǎ):来源于唐朝陆羽的《茶经》,茶树的古称;荈(chuǎn):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蔎(shè):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也是茶的别称;茗:茶树的嫩芽,以茗专指茶芽,当在汉晋之时。茗由专指茶芽进一步又泛指茶,沿用至今;荼(tú):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在唐朝陆羽之后,经过简化,便以“茶”代替“荼”。
关于“茶”字是由“荼”简化而来在古书中便可以找到相关的踪迹,而最早明确“荼”表示茶的含义的是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木》中记道“树小如栀子,东生,叶可煮作羹饮。这正说明了茶树的特征。而《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tú)而解之”的记载。那为什么简化时就去掉了一点呢?
原来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唐玄宗做序,将书中的“荼”
改为“茶”。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荼”便完全取代了“茶”字。之后陆羽在《茶经》定稿时则一律将“荼”写作“茶”,就有了“茶”字的由来。
其实,“茶”字读音确定要早于“茶”字的确立。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多样性也造就了大家对同一种事物的称呼不尽相同,在中唐时期,茶字已经初步得到统一,再加上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形成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汉代时期,茶字有两种读音,当它指苦菜的时候“荼”读作“涂”,当它指茶的时候“荼”读作“槚”。而且在唐贞观十五年时期,文成公主与藏王联姻从长安就带去了很多茶叶。由于当时茶为“槚”字,所以藏语茶字的读音仍为“槚”。由于唐朝兴盛,其他国家与唐朝都有密切来往,所以波斯语、俄语、日语中的茶字与汉语相同。此外,印度语、巴基斯坦语、孟加拉语、斯里兰卡语、葡萄牙语也把“茶”读作“chá”,而这些国家对于茶的称呼,都起源于我国。
关于茶,还有很多话题,你是不是更有兴趣了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