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对别人印象怎么说)
导语:我们如何对别人形成印象(印象的形成)
印象是指我们对他人外部特征、内在性格的判断和认识。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则和基本模式。本章内容导图: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1、一致性规则
指的是我们对别人的印象应该是一致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收集到别人的信息前后矛盾,我们也会根据一致性原则把各种矛盾的信息整合起来,尽力去消除或减少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多种特征相融合的、一致的人。我们不会认为别人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既是热情的又是冷淡的。
我们在处理这些矛盾的信息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试图把各种特性以一致的线索整合起来。
比如单位来了一个新同事,外表英俊并且聪明,但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在形成对他的印象过程中,不得不协调他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形成相对一致的印象。印象形成的一致性规则最终可能会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结论,但这种结论符合我们的心理需要。
2、评价的中心性
比如单位新来一个同事,他有很多特性,比如英俊、聪明、幽默、有能力并且非常自信,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会比较易怒,喜欢吹嘘自己、对个人得失很计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对他形成怎样的印象呢?或者说我们最终所形成的以偏概全的印象会把哪个特性放在中心位置进行评价呢?
奥斯古德等人通过实验发现,我们用于描述他人的全部形容词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即评价(好与不好)、力量(强与弱)、活动(积极还是消极)。好与不好的“评价”维度是主要的,会影响有关“力量”和“活动”的描述。一旦我们判断了别人的好坏属性,其印象就基本确定了。
罗森伯格同意将评价维度放在中心位置上(评价的中心性),并进一步区分了评价的内在结构。他们认为,我们会根据社会特性和智能特性来评价他人的。
而后汉密尔顿等人通过实验证明:让我们看到较多的关于社会特性的判断,一般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让我们看到较多的关于智能特性的判断,会影响我们会别人的尊重程度。
关于评价维度的结构与内容
从以上不难看出,至少有三个大的维度和若干具体特性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印象。最有分量的特性称为中心特性。评价维度和中心特性分别处于不同的层次。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1、平均模式:指的是我们对别人各种特征的平均值的过程。平均模式可以解释:一开始我们认为某人很好,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越来越觉得此人没有开始认为的那么好。
2、增加模式:指的是我们对别人的印象是把所有特征价值的总和作为依据(包含优点和缺点)。 这可以解释:我们对一个人越熟悉越喜欢他,虽然我们明知他有许多缺点和不足。
3、加权平均模式:指的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力而言,一些特征往往比其他特征更加重要。影响力很大的极化特征我们会采取增加模式,其他特征我们会采取平均模式去综合。
(1)先行信息加重作用。我们在对别人形成印象时,并不会同等看待对方身上的所有特征,那些首先被我们发现的特征会影响我们对后来掌握的其他信息的处理方式。
(2)消极否定信息加重作用。别人身上的“好”和“坏”的特征,其中我们会更加看重“坏”的特征。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传达消极否定信息的特征比传达积极肯定信息的特征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不管一个人具有其他什么样的特征,一种极端否定的特征会使人产生一种极端否定的印象。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对他人形成否定的印象。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