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史记五帝本纪原文及翻译(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什么顺天地之纪)

导语:史记-五帝本纪

中华历史之开端,当自三皇五帝。作为正史的史记,司马迁先生将五帝放在第一,而为什么不是三皇呢?在本篇末尾,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在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武帝时期,五帝也是历史悠久的传说,关于这些记载粗浅不规范,而且经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混战,很多历史资料丢失,难以考证。太史公遍访九州,打探黄帝、尧舜的事迹,整理成篇,作为这部鸿篇巨著开头,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史料。了解中国历史,当以正史为主,本人不做学术研究,读史一方面学习中国历史,另一方面感悟生活。对其中疑问点、兴趣点会做一些了解和整理,以供有兴趣的朋友一同分享。

都说炎黄子孙,黄帝是中华共祖之一,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泗水亭长刘邦建立大汉朝之前,夏商周,甚至尚未考古证实的虞朝(舜帝)都是黄帝后裔。我们知道的,也被历代传颂的禅让美谈的主人公,尧舜禹都是皇族子孙。

五帝传位顺序图示

其中尧和禹是黄帝曾孙,而舜是尧和禹的玄孙,辈分相差很大。

五帝关系图谱

这张五帝关系图谱,是黄帝嫡系子孙,也就是他们都是黄帝和嫘祖的子孙。黄帝一共25个儿子,其他侧妃所生除后续提到的商、周始祖,多没有记载。看来上古就有正妃嫡子的概念,非此不可以继承大统。

另外关于姓氏,黄帝姓公孙,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本篇提到的人大多都是名字,而不像现在称呼姓名,如,欢兜,皋陶。可见那个时候姓氏不像现在这么重要。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以氏族群居的人,都是同姓同氏,称呼姓名就好了。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黄帝是有熊氏,帝颛顼为高阳氏,帝喾为高辛氏,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si)氏。契(xie),子氏,商始祖。弃,姬氏,周始祖。我们祖先的姓氏有的是天子所赐,有的是部落名字,有的是根据居住的河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有了今天众多的姓氏。几千年后,在海的那一边,有个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民族,也学我们的祖先,根据住在哪里给自己取名字。

最后提一点,其实自黄帝开始,帝位传承还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传,尧的天子之位是他的哥哥挚相传,书中只说挚做得不好,没有更详细记载。舜和禹都曾将皇位让给上一位天子的儿子,但是丹朱和商均,一者没有良好的品行能力,二者舜和禹都有足够的威望和执政时间,积累的人脉和口碑足以践天子位。另外这张图谱是嫡系传承表,之所以舜的辈份那么小,那是因为还有侧妃所生的儿子。就像雍正40多岁即位的时候,他的弟弟还有3岁的,这样辈份就会逐渐拉大。

五帝在位时间都比较长,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才能铸就各自的辉煌,成为历朝历代承认的三皇五帝之“五帝”。然而历史滚滚长河,流淌不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天子和庶民一起创造了辉煌,历史只记载了天子的神武英明。在遥远的上古之中,可能更强调领袖的作用,五帝之中,都是精通历法,教民播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虫蛾,宣化礼仪祭祀。所以神话五帝,亦不为过。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碧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