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秦国的大良造是谁(秦国大良造相当于什么官职)

导语:他是深受秦惠文王器重的秦国大良造,为何最后却走上了抗秦之路?

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战胜了其他六国。君临天下,四海归一。只是嬴政自登基后暴政,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到了秦二世胡亥手中,更为尤甚。故,仅十四载春秋,秦朝国覆。人们长叹,千秋霸业始于秦朝,亦败于秦朝皇帝也。

实际上,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秦国便历经了三百多年的蛰伏。从“春秋五霸”秦穆公开始,励精图治、谋划布局、广纳天下贤才人士。而到了秦惠文王时期,更是到了高屋建瓴之际。

只是在秦惠文王时期,发生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这个人先是离开自己的国家,投奔了秦国。只是没过几年,他居然又跑回了自己国家。不仅如此,他更是反目为仇,联合他国攻打秦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秦国攻魏

若说秦惠文王上位后的最先做的三件大事,一是五马分尸了对秦国实施改革,使秦国实力大增的商鞅;二是攻打魏国;三便是秦惠文王改“公”为“王”,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君主。

秦国在接受到商鞅变法之前,国力很是衰弱。早年间更是被魏国接连夺取了多座城池。秦孝公即位后,最大的心愿便是将秦国的失地统统收复回来。只是这个心愿最终成为了秦孝公的夙愿。

而秦惠文王为了了结父亲的夙愿,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便开始将攻打魏国一事提上了日程。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一道令下,秦国将领便率兵前去攻打魏国。这一战,魏国大败。被打得落花流水的魏国,只得将黄河以西的领地拱手交还给秦国。

将一部分失地收复的秦国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是一鼓作气。等到第二年的时候,秦惠文王下令再次讨伐魏国。秦军的士气大增,一路上势如破竹,气势难以抵挡。而在后来的多次突袭中,接连夺取了魏国的十几座城池。

秦军在秦惠文王的带领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几乎将整个魏国吞并了。魏国地处险要之地,东临六国。秦国这番大动作将整个黄河以西的领地全部占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他六个国家又怎么会不知道秦国的心思呢。

故而六国为了自保、为了削弱秦国的实力制衡秦国,一夜之间居然达成了同盟,逐渐形成合纵六国。这真的是巧合吗?各自均有吞并野心的六个国家怎会如此齐心协力呢?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二、大良造公孙衍

若说到六国对抗秦国的合纵之计,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正是因为他的提议,才有了六国合心抵抗秦国的局面,他就是曾经任秦国大良造的公孙衍。

真正忠心的人是不会为两个国家的君主效力,有二心的臣子自然不会被君主重用。公孙衍就是这样一个忘恩负义、心存有异的小人。哪怕是在秦国做大良造期间,他也始终心系魏国。到了后期更是公然逃跑反秦。

公孙衍本是魏国人,只是身怀抱负的他在魏国并未得到重用。所以公孙衍效仿商鞅,离开了魏国前往秦国。士为知己者死,到了秦国的公孙衍经人引荐见到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本就是个惜才的人,和公孙衍一番交谈后,便将他留在了身边,并封为了大良造。

那时的秦惠文王刚刚稳定了国内的局面,在养精蓄锐之后,便有了攻打魏国的想法。而公孙衍在到了秦国后,总是想方设法的想要向秦惠文王展示自己的能力。只是秦惠文王始终不放心,于是便借攻打魏国之事,试探公孙衍的忠心程度。

公孙衍自然知道秦惠文王的用意,故而他便使出浑身解数。在秦国第一次攻打魏国时,便是公孙衍带队前往的。只能说这一战公孙衍帮秦国收复了黄河以西的领地,这也让秦惠文王对公孙衍放下了戒心。

由此看来公孙衍对秦国也是肝脑涂地过的,只是很快事情便出现了转机,也正是公孙衍的这个决定让他最终叛变了秦国。这还要从攻打魏国说起。

魏国人在得知是公孙衍带领秦军攻打魏国后很是惶恐。魏国君主为了自己的统治,便派公孙衍的同窗前去游说公孙衍网开一面。公孙衍在面对同窗痛哭流涕的一通劝说后,内心逐渐动摇起来。

自己虽说投靠了秦国,但是魏国是养育自己的地方。所以公孙衍决定想要劝告秦国放魏国一马。只是还没等到公孙衍开口,这件事情便被人捅给了秦惠文王。这件事之后,秦惠文王便不再信任公孙衍。公孙衍也在一气之下便跑回了魏国。

三、联盟抗秦

公孙衍回到魏国后,便被魏国君主封为了将军。再加上公孙衍的的死对头张仪被秦国重用,所以公孙衍便想给张仪和秦国一个教训。后来在公孙衍的苦思冥想后,便想到了联合六国共同攻打秦国。这便是军事史上最有名的合纵战术。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张仪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到齐楚两国去游说。就这样,齐楚两国不但不和魏国联盟,反而跟着秦国一起 攻打魏国。公孙衍的计划失败了。

一计不成,公孙衍又生一计。公孙衍便又想到了“五国相王”的计划,拉拢一些更小的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就在事情即将成功之际,齐楚二国居然出来横插一脚。就这样,“五国相王”的计划再次泡汤。哪怕后来的公孙衍再次想要联盟,也依旧挡不住秦国的称霸实力。

总结

就这样,公孙衍一次次的设计,但是次次失败。魏国君主也逐渐对公孙衍失望。后来的公孙衍虽然做到了魏国丞相之位,但是他却并不能施展自己的主张和才华。身居高位的公孙衍位同虚设,再次品尝到了失败的味道。从公孙衍的结局也可以看出,做人不可两面三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