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新生儿马牙和螳螂嘴(关于马牙和螳螂嘴的错误说法是什么)
导语:婴儿的“马牙”和“螳螂嘴”是啥?听起来可怕,到底要不要处理?
宝宝出生3~5天后,口腔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
新生儿之所以出现“马牙”, 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一般2~3周后会逐渐消失。
很多妈妈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产生“马牙”,还以为宝宝生了病,或者误以为宝宝得了鹅口疮,很是担心。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也不需要特殊处理,不要用布擦破马牙,或用针去挑破。宝宝口腔黏膜非常娇嫩,黏膜下血管丰富,造成破溃后极易引发感染,宝宝抵抗力弱,易发展为全身感染甚至败血症,危及宝宝生命。
宝宝吸吮或哭泣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有药丸大小的鼓起,俗称“螳螂嘴”。其实鼓起的部分是颊部的脂肪垫,是宝宝的正常结构,每一个新生宝宝都会有,有助于宝宝的吸吮,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宝宝吸奶时要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使乳汁易于流出。
因此,螳螂嘴听起来挺可怕,却属于正常现象,宝妈宝爸不必要担心,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掌握正确科学的喂养方式,宝宝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的!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