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教资赫尔巴特(简介赫尔巴特)

导语:教师招聘考试常考人物之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具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1)赫尔巴特伦理学

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五种道德观念,起着调节社会和人的道德行为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内心自由;2.完善;3.仁慈;4.正义的观念;5.公平或报偿。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赫尔巴特心理学

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的第一人。他系统地研究了统觉、兴趣、注意力等心理问题,建立了自己的观念心理学。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的形成及其运动决定着人的意识(认识、情感、愿望)的全部内容。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过程和含义是:当新的感觉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这些进入意识阈的分散的感觉刺激,吸收、融合并同化新观念,并构成观念体系,即“统觉团”,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这一过程就是“统觉”。统觉实现的条件是兴趣,兴趣赋予统觉活动以主动性。

道德教育理论

(1)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有两种:一是“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职业有关的目的;二是“必要的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即道德。

(2)教育性教学原则

受苏格拉底“德行可教”理论的影响,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直接和内在的联系,进而提出教育性教学的主张。所谓教育性教学是指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目的要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教学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要培养多方面兴趣,改变个性。多方面兴趣也因此具有道德的力量。

(3)儿童管理与训育

赫尔巴特把儿童教育过程划分为管理、教学和训育三个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倾向。训育与管理是直接在儿童的心理上发生作用,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

考点归纳

1.一部著作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系统的、规范的学科,因此,也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两个理论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有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三个中心

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关于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从这三个中心可以看出,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的只是主要来源于课堂上对于教材的学习,而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

4.四步教学

赫尔巴特在提出三中心论后,也对此提出了教学的四阶段理论:清楚(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强调了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外,还应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即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6.社会本位论

赫尔巴特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教育应培养有道德的人,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