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服的扣子叫什么结(古代衣服结扣)
导语:古人服饰上的扣结怎么解?
中国早期服饰没有纽扣,一般是用绳子系住,而周人注重礼节,为避免衣带散开导致走光失礼,通常会把绳子打成死结,解衣带结时则需要借助弯角型的觽(xi),因此觽成为人们携带在腰间的小型生活用品。
西周龙形玉觽
随着社会的发展,觽被赋予了一定的隐晦含义,它作为成年人或已婚少年的标志性的腰间佩饰物,表示佩带者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代古文诗人毛亨就曾说过:“觽所以解结,成人之佩也。人君治成人之事,虽童子犹配觽,早成其德。”有关“童子佩觽”的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初期的《诗经》: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
童子佩觽是当时的一种习俗,由于觽有解结的功能,引申出来的意义为解乱决烦,这是对孩童成长的期盼,望能早成其德。“觽年”一词指的正是佩带由兽骨制成的解绳结饰物的年龄——童年。
最初觽一般是用弯形兽骨或动物獠牙充当,后来出现了人工磨制的骨质的觽,甚至玉质的觽。古代君子以玉比德,而觽又寓意着佩戴者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君子,因此玉觽更加受到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青睐,生前腰间佩带玉觽,死后也多有玉觽陪葬左右。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玉觽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玉觽。
张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觽
商周时期的玉觽都较为罕见,造型和雕刻相对简单,到春秋战国时期,玉觽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觽身的雕刻技法和纹饰十分丰富,有龙、虎、兽、鸟等动物形象。而且由于带钩这种更为方便束系和松解的腰带扣出现和广泛,古人不再需要将腰带打成死结,玉觽失去了其实用意义,完全成为象征身份和聪慧的装饰品。
玉觽的发展逐渐成熟,形成几种主要的造型。最为经典的当数龙形玉觽。龙形玉觽是数量最多、起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造型,尤其是西汉以前,玉觽大部分都是以龙为造型。粗阔的一端雕刻为龙头,龙尾则作为尖细一端,造型自然和谐,龙和觽结为一体。
战国龙形玉觽
此外还有凤鸟形玉觽,西汉后期的玉觽出现这种造型,以凤鸟头为粗阔一端,通体流畅,至尾部雕成细长状作尖细端,造型柔和优美,如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的凤鸟形玉觽:
大葆台2号墓的凤形玉觽
除了龙形和凤鸟形这两种比较典型的造型外,也有一些玉觽造型简单,有的雕成兽头形,如蟠螭纹;有的觽身通体雕刻卷云纹,此类玉觽大多年代较早。
春秋卷云纹玉觽
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玉觽十分丰富,高规格的王室墓葬以及诸侯王墓多出现玉觽随葬,而且玉觽的形制、纹饰、工艺都超过前代,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觽有四件,均体现西汉前中期的风格,为龙形玉觽,其中两件出土于墓主人的玉衣手套一端,作为葬玉中的玉握。从其形制判断,这两件玉觽原来也应该是佩饰物:
另外两件玉觽为形制相同的一对,均透雕为龙形,出土于南越王部夫人的组玉佩最下端:
南越王墓“部夫人”组玉佩,下组为一双玉觽
西汉时期,玉觽出现于组玉佩中情况不多,在徐州骆驼山汉墓也发现了一组编排类似的组玉佩:
徐州骆驼山东29号墓出土的组玉佩,下组为一双玉觽
玉觽和玉冲牙
与玉觽十分相似甚至难以区分的是玉冲牙。“冲”指的是碰撞、冲撞,“牙”指的是形状如兽牙。冲牙是古代组玉佩的主要配件之一,一般在组玉佩最下端或者中部,动辄相互碰撞,因此得名冲牙。但西汉时期,组玉佩形制已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并逐渐消亡,冲牙甚少出现在组玉佩之中,渐渐从组玉佩中分离出来,形制和功能也发现变化。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玉冲牙
关于玉觽和玉冲牙,你能马上区分它们吗?
它们的主要区别简单归纳有以下两点:
尖端不同:玉觽尖端锐如锥,而冲牙则未必。
厚度不同:玉觽一般比较厚,而冲牙则偏薄。
觽和韘的合体
觽在西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还与“玉韘”发生了交融。玉韘是从古代射箭套手的保护装置演变成的一种玉佩饰。西汉时期的觽和韘合体,同时还附着了更为繁复的雕饰,既不能解绳结更不能勾弦,成为彻底的配饰。
河北定县40号西汉墓出土的觽韘合体的玉佩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