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子随母姓会有什么麻烦(子随母姓的好处)

导语:“子随母姓”呼声越来越高,厌婚潮流出现,说明这些问题

01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个讨论,夫妻两人生下孩子后,真的就一定要子随父姓吗?

这个讨论,引发了一众网友的争议。有些人觉得,还是要子随父姓。有些人觉得,子随母姓也可以。还有些人觉得,生二胎的时候,随母姓就行了......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这个讨论当中,有一个男女之间的矛盾,让人们争得不可开交。

男人觉得,自己要给彩礼,要买房,要赚钱,要养家,出钱的都是自己,为什么非要子随母姓呢?更何况,自己又没入赘。

女人觉得,自己怀胎十个月,才生下了这么一个孩子,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钱财可以弥补的吗?让孩子随母姓,不很正常吗?

就是这一个矛盾,点燃了本就要爆发的婚姻火药桶。男女双方都觉得不公平,但每一方,都不肯让步。

02

先来谈谈“子随父姓”的根源。

自原始社会以来,由于自然生存的需要,雌性多半要依附于雄性,那以雄性为主的社会格局,就成为了一个无法改变的惯性。

到了商周时期,社会发生了改变,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出现了。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儒家为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儒家强调的,是“礼法”。这当中的礼法,便是“伦理纲常”的意思。到了汉朝,集大成者董仲舒出现了,他概括地提出了“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理念。

就是这一条“夫为妻纲”的观念,让丈夫占了主导的地位。这个时候,子随父姓,男方家庭要传宗接代,就成为了一个风俗习惯了。

随着“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观念发展到宋朝。大儒学家程颢、程颐、朱熹,便开创了所谓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本质,便是董仲舒观念的延伸。

等到了民国,启蒙思潮的出现,人们才认识到,夫不一定要为妻纲。只不过,传统的儒家观念延续千年,要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03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子随父姓,或者子随母姓,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事实上,都不重要。不论是子随父姓,还是子随母姓,都是夫妻两人的孩子,又有什么可纠结的呢?既然如此,为什么男女双方,依旧为了这一点而争论呢?

随谁姓,这只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今的年轻男女,都对婚姻和另一半,产生了“厌恶”的心理。不然,怎么离婚潮越来越频繁了呢?

有人说过,当下婚姻不和的表象,说到底就是关系中的男女双方,互相产生了嫌弃和不信任的感觉。男方觉得不公平,女方也觉得不公平。

为什么在二三十年前,这种婚姻的矛盾不常见呢?为什么在二三十年后的今天,这种婚姻的矛盾,愈发凸显出来呢?

只能说,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直接加剧了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当需求和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借表面的某些问题,跟另一半闹矛盾。

说到底,孩子跟谁姓,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今的男女双方,都各有意见。

04

谈到“子随母姓”,就不得不谈到“去父留子”这个问题。

所谓的去父留子,就是说女方生下孩子后,就把男方抛弃了,自己领养孩子。这一点,特别符合当下“未婚生育,直接上户口”的情况。

女方觉得,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一个有可能拖自己后腿的男人,又有什么必要呢?既然没必要,那就让孩子跟自己过,远离男人。

男方觉得,当初娶妻的时候,既给了天价的彩礼,也买了房子,最后竟然连孩子都要归女方抚养,自己不就亏了吗?

我们身为局外人,不妨思考一个问题,男女双方都颇有微词,都不满意,那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遗憾地说,这个矛盾无法解决。

至少,对于当下的男女双方而言,这种尖锐的婚恋矛盾,是难以缓解的。于是乎,人们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不结婚。

05

当下不婚的人越来越多,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也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会如此选择,就是因为他们都不相信婚姻。

更别谈“未婚生育”成为了现实。既然可以未婚就生孩子,那选择婚姻,选择成家立业的人,就肯定不会增多,而只会减少。

未来的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满大街都是,有完整家庭的孩子少之又少。我们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子随母姓的呼声越来越高,说明人们对于婚姻的另一半,也变得不太满意了,那婚姻矛盾愈发尖锐,最后毁了婚姻,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儿。

历史的大潮滚滚向前,我们都是当中的见证者。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