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古代诗人眼中的蝉是什么(古代诗人眼中的蝉的特点)

导语:古代诗人眼中的蝉

一、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立身高洁者的代表

蝉 (唐)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的《蝉》从外形、饮食、鸣声等方面突出了蝉的特征:头部伸出的触须,如下垂的冠缨;以清露为食,足见蝉的生性高洁;居高声远而不籍秋风,更突出了蝉立身高洁的品性。

虞世南眼中的蝉是立身高洁者的代表,也是自我品质的象征。

而戴叔伦眼中,蝉不仅品性高洁,声韵绵长,而且易遭迫害,令人同情。

画蝉 (唐)戴叔伦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困境中人的慨叹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以囚徒的口吻发出身处困境者的感叹。作者眼中的蝉因露重而难以飞进,因风多而响声易沉;因无人相信自己高洁的品质,不知向何人表达自己的真心。

品性高洁而不被了解,反而被诬陷入狱,困境之中的骆宾王只能借蝉声发出无人理解的悲叹。

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失意者的哀鸣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眼中,栖于高树,以吸风饮露为生的蝉是当然是难饱的,所以其鸣叫声总是哀中有恨的。五更时蝉声疏绝,但一树绿叶兀自绿着。作者把自己的遭遇和蝉的生存环境联系起来,表现了自己薄宦失意、举家清贫的境况和无可奈何的哀叹。

而雍裕之则以其《早蝉》诗表达了空有报国之志而无处施展的有志之士潸然泪下的哀叹。

早蝉 (唐) 雍裕之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四、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异乡客的乡音

早蝉 (唐) 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村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白居易的诗中,闻蝉声,结愁意,起乡心。因为蝉与家乡的蝉声是如此的相似,连绵不断的蝉声当然会引起连绵不断的乡愁了。

类似的咏蝉诗词很多,你一定知道不少?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