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教材心理学化是谁提出的

教材心理学化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评价等方面的一种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

教材心理学化是谁提出的

教材心理学化是谁提出的

教材心理学化理念的提出与推广是伴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和国家文化、教育政策的变化而产生的。由此,我们不难找到教材心理学化的发展历程与不同学派的贡献。

首先,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就认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让人们思考、探寻真理,这种教育方式得到社会的广泛推崇。这一思想引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人性化的体验和自主发展。

其次,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大学教育改革中首次提出了“学习心理学”这一概念,阐述了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积极认知等观点,为教材心理学化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随后,年轻的教育心理学家谷城义政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教材心理学化的概念,并开始在日本推广引进教材心理学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教育部对教材心理学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推广;90年代初期,协和医科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锸田正寿也开始了教材心理学化方面的研究工作,成为了教材心理学化应用的先行者。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材心理学化在我国的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教育部提出“提高质量、重在创新、促进发展、增强实效”的方针,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材心理学化应用,为培养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教材心理学化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离不开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在未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也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教材心理学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