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长孙地位很高吗(长子长孙的权利)
导语:古代的大家族里,假如长子去世了,长孙和次子谁更有话语权?
导语:自古以来,豪门争产的戏码屡见不鲜。为了避免家族成员互相争斗、内耗不止而导致家业凋零,嫡长子继承制应运而生。
自其诞生以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推崇。商纣王便是由于嫡长子继承制而得以继位——只因他是母亲当王后时所生,而他的同母哥哥微子启则是他们的母亲做妾时所生的。
由此我们便可看出,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才是嫡子,而嫡子拥有绝对的继承权,能够继承大多数家产,至于小妾所生的孩子只能分到极少部分的家产。
基于此,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若嫡长子遭遇意外不幸去世,其父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余,又该选谁来继承家族呢?选长孙?选次子?看起来仿佛难以抉择。那么我们分以下两种情况来讨论。
01对于皇室而言
若嫡长子英年早逝,但其有嫡长孙留下且已成年,则应传位于嫡长孙;若嫡长孙未成年,则应传位于嫡次子;若无嫡子,则应传位于庶长子。其实质是遵循“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因为怕皇帝太过年幼导致国家动乱。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执意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而未选择朱棣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虽然后来明成祖朱棣也有卓越的成就,但他不是合法继位这点仍为人所诟病。
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因发动“玄武门之变”逼父弑兄夺取皇位而使他开创“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染上了一丝污点。至于梁武帝在嫡长孙已经长大成人的情况下传位于次子,使得其余儿子不服气最终引发国家动乱,不得不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02对于民间而言
应遵循嫡子继承的原则。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是宗族维系的社会,宗法制度自夏朝确立以来延续千年,可以说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嫡长子继承制便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其实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考虑,应不难想到,古人是在宗族中生活的,享受着宗族庇护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需要服从族长的管理。那么对于族长而言,如何确立威信呢?
毫无疑问,拥有每个族人都认可的血统是快速继承权力、统领全族的有效手段。如果族长的血统常常被质疑,那他何以服众?长此以往,宗族四分五裂也就不远了。
在宗法制度里,有“大宗”和“小宗”。比如说周天子就是“天下的大宗”,而其他的诸侯王子则是“小宗”,但与此同时,这些“小宗”又是他管辖范围内的人的“大宗”。
类比民间而言,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人举家迁移、远离故土,去其他地方定居。这样他就离开了以前的宗族,自己成立了一个新的宗族,而他自己则是这个新宗族的老祖宗。
这个人生了三个儿子,在他去世后,他的大儿子作为嫡长子可以继承他的族长之位,就是大宗宗子,在处理家族事物时,大儿子的兄弟们侄子们都要接受他的管理。
当大儿子这一辈人去世了,大儿子的嫡长子就成为新的大宗宗子,而二儿子的嫡长子则变成了从属大宗族的小宗族的族长,就是小宗宗子……无论是大宗宗子还是小宗宗子,都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来继承的。
那么回到之前那个问题,若是作为嫡长子的大儿子早早去世了,而大儿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孙还很年幼,能否将族长之位传给次子也就是二儿子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如果次子得到了大宗宗子的位置,接下来次子的嫡长子就仍然会继承此位置,这样一来,次子的小宗则面临无人传宗接代的境地。
与此同时,次子继承了大儿子的位置,也表示大儿子的后代断绝了,大儿子的后代失去了大宗宗子之位,从此大儿子这一支在宗族里就相当于查无此人了。总而言之,说起来确实有点复杂。如果不用嫡长子继承制,民间的宗族体系可能会混乱不堪难以为继。
结语: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嫡长子继承制与宗族体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综上所述,在古代大家族里,如果长子不幸去世,按理来说应该传位于长孙而不是次子,这样才更有利于家族稳固、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