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实叉难陀译过哪些经(实叉难陀简介)

导语:伟大的译经家实叉难陀

实叉难陀(公元652~710年)梵名Sikshananda 。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喜学。

为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

武周时,则天后听说于阗有完备的《华严经》梵本,即遣使访求并聘请译人,实叉难陀便以此因缘,带着《华严》梵本来华。

他于证圣元年(695)到达洛阳,住在内廷大遍空寺,与菩提流志、义净等,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重译《华严》,是即新译华严经八十卷。

武后很重视,开始还亲自参加。

难陀后来又在洛阳三阳宫、佛授记寺、长安清禅寺等处续译诸经。

长安四年(公元七○四年),实叉难陀因母亲年事已高,欲回家探视,上书两次,终于准奏,敕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阗。唐中宗即位后,再次邀请他到长安来,景龙二年(公元七○八年)再次来到长安,唐中宗屈万乘之尊,亲自到开远门外迎接他,整个京城的僧侣,都上街参加欢迎仪式。皇上下敕,让他骑着青象入城,止住于大荐福寺。此次再到长安,还未来得及进行翻译工作,就身染重疾,于景云元年(公元七一○年)十月十二日,右胁累足而终。世寿五十九。皇上下诏,依外国仪式安葬。十一月十二日于开远门外古燃灯台火化,薪尽火灭,其舌尚存。十二月二十三日,门人悲智、敕使歌舒道元,护送其遗骸及灵舌还归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又于火化处,起七层宝塔,号称「华严三藏塔」。原典释实叉难陀,一云施乞叉难陀,华言学喜,葱岭北于遁①人也。智度恢旷,风格不羣,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天后明扬佛日,崇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求访,并请译人。叉与经夹同臻帝阙,以证圣元年乙未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翻译。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自运仙毫,首题名品。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后付沙门复礼、法藏等于佛授记寺译成八十卷。圣历二年功毕。至久视庚子,驾幸颍川三阳宫,诏叉译《大乘入楞伽经》,天后复制序焉。又于京师清禅寺及东都佛授记寺译《文殊授记》等经,前后总出一十九部,沙门波仑、玄轨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法宝、恒景等证义,太子中舍贾膺福监护。

长安四年,叉以母氏衰老,思归慰觐,表书再上,方俞,勑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阗。暨和帝龙兴,有勑再徵。景龙二年,达于京辇②,帝屈万乘之尊,亲迎于开远门外。倾都缁侣,备旛幢导引。仍饰青象,令乘之入城,勑于大荐福寺安置。未遑翻译,迈疾弥留,以景云元午十月十二日,右胁累足而终,春秋五十九岁。有诏听依外国法葬。十一月十二日于开远门外古然灯台焚之,薪尽火灭,其舌犹存。十二月二十三日,门人悲智、勑使哥舒道元送其余骸及斯灵舌还归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复于荼毗之所,起七层塔,土俗号为华严三藏塔焉。

实叉难陀所译的《华严》和《楞伽》,都是时人公认的要典,以前虽有译本,但或者篇幅不全,或者文义不备,不能令人满意,所以须得重译。

其中,先出的晋译《华严》,经本亦来自于阗,但全经只有八会、三十四品,而新译的《华严》则为九会、三十九品,就更觉完备了。

此新译开初会二品为六品,又《十定》一品,重新集会于普光明殿,连以下十品开为第七会,故较旧译增多一会、五品。另外,新译经的文颂也增加了许多处【据澄观《华严疏》说,晋译梵本三万六千颂,唐译梵本增加九千颂,但仍未备,法藏后又将中印沙门提婆诃罗于垂拱三年(687)所译《入法界品》内“文殊伸手摩善财顶”一段文补入】。

新经译出后,法藏未及详注,但其后慧苑、澄观、李通玄等都依新经发挥经义,特别是澄观从新经文义上理会到理事法门的重要,而大畅其说,乃将《华严》理论更推进了一步。

又新译《楞伽》,梵本的来源不详,与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四卷本对勘,经首多出《罗婆那王劝请》一品,中间开出《无常》、《现证》、《如来常无常》、《刹那》、《变化》、《断食肉》等六品,末又多出《陀罗尼》、《偈颂》二品,计十品、七卷,比四卷本详尽得多了。

据武后所作经序说,此译“讨三本之要诠,成七卷之了教”,似乎所据梵本还不止一种,或者随处对旧译有过比较研究。

经序又说“三十九门,破邪见而宣经旨”,这指经文的章段,似乎也是参考了印度的经疏而大分段落(藏文译本经疏,即作三十九章)。

因此,这一经本是比较完备的。其他如《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为第四出,《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和《妙臂印幢陀罗尼经》同为第二出,《文殊师利授记经》为第三出,都属于重译的一类。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