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所在的岳麓书院位于哪个省(长沙岳麓书院惟楚有才)
导语: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第一次知道岳麓书院大概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去新华书店看书(当时我生活的地方没有图书馆,所以就常去新华书店看书),看到柜台里面摆着一排古籍,出版单位就是岳麓书院,当时还把麓字读成luan音。
随着年龄的增加,知道了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并知道那里有一幅很著名的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这是出自清代袁岘冈、张中阶集句题。据说当时袁岘冈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他撰题门联。袁岘冈依《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贡生张中阶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取句对曰“于斯为盛”,由此撰成一联。充分地体现了当时楚人的自信和春风得意!
进门后能看到这样一幅二门对联: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这是程颂万集句题二门。上联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下联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说实话,我虽然也喜欢对联,但一直不敢碰集句,因为集句联所需要的知识积累、技巧和机智灵敏等均非常人说能达到的。但这两幅集句联确犹如自然生成,工整且意境深远!真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呀!
谈到岳麓书院,不得不说到“朱张会讲”。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8月,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应岳麓书院主教张轼之邀,来到岳麓书院与张轼会讲,从各地赶来听课者数千,“一时舆马之众,饮水池立涸”,因而成就了历史上的一宗美谈——朱张会讲,它是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会讲。
据说当时朱熹和张栻意见并不一致,所以他们就在这里就理学问题讨论了三天三夜。
真难想象,两个学术主张不一致的人竟然能够同堂会讲。前两天看电视,一个谈话节目,其中一个学者加官员模样的老者因为不赞同一个小青年的话,于是就气宇轩昂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把对面的小青年语重心长地骂了一顿并宣布离席推出。当时秀才就想,连朱熹和张栻这等老夫子们都能做到的事,如今的泰斗们却很难做到了。当今世上,还有“才”可谈吗?
算了,不说这些了,还是欣赏一下岳麓书院的风景吧: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后面的山就是岳麓山。“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的那里。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