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如何理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和现实性)
导语:如何理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在我国哲学理论发展史上,有一种观点被认为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种观点认为:直接现实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所持的态度和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具有客观的直接力量。这种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具有一般现实性的科学论断,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认识论研究中关于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上,这种观点正是关于实践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成为其决定性因素的错误观点。
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
关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科学论证,主要来自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关于生产方式和交换特点二论》一书。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财富的统一体。”“人类社会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也是物质财富在形式上表现出了人类生活过程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生产力进步所导致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创造与变化是历史的前进动力……”马克思还指出:“实践并不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有任何特殊看法或倾向。”实践之所以具有直接现实性、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种实践逻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而认识又以实践为前提条件。
二、实践对物质的直接现实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实践对物质的直接现实性是指人们通过实践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到实践对物质的作用,从而把物质及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理解。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被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运动,而主观能动性又促进了它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直接联系于物质世界,也包括物质世界中其他的各种物质事物。实践不仅通过人自身的活动而成为现实世界之中的物质力量,而且通过各种物质力量引起它与它相联系人们自身精神世界中其他事物现象间相联系。实践不仅能改变人内心深处对物质世界认知和理解过程中对物质规律、物质基础和物质力量等基本认识结构和方式的观念和意识倾向,而且还能使人更加重视物质与精神世界之间关系和矛盾的解决方案,使人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人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而成为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必须首先理解和适应现实社会中一切其他事物和现象并采取相应策略改变自身地位条件与生存环境为止实现物质自身发展中各种可能性和形式相统一这一根本要求。
三、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基础
所谓直接现实性,是指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实践对象所持态度和所采取行动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能动性。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社会实践是一个不以人(主体)意志为转移,且不以人(主体)意志为转移而进行的活动,而人(主体)意志作为实践能动性作用于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结果,这就是实践论中所说“实践活动是能动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实践是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果,而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对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根本目的的能动作用以及其所起作用决定于人(主体)意志的能动性等决定性因素都是不以人(主体)意志为转移或不以人(主体)意志为转移或不以人(主体)意志为转移时产生、表现、发展或变化的必然结果。
四、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认识误区
在中国古代,人们经常把实践看作是一种没有理性,也不会产生感性力量的活动,所以认为实践只具有“虚无缥缈”之象。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类理性和经验现象之间的关系。人之所以有理性,是因为人们只有认识到自我活动是“虚无缥缈”之象之后,才能主动地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是客观规律。因此,人类通过实践而不断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人们不断地用理智加以规劝。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