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思乡杜甫(杜甫的思乡之情的古诗)

导语:思乡、悲古、哀己:《杜甫诗三首》课程教案、学案、说课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或查词典),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或者师生对读)

二、【初步感知】朗读(师生对读)之后,合上书,在此书写:

读完诗三首,我感知到诗人的思乡、悲古、哀己。

三、【标题解读】我这样理解三首诗的标题:

1、在秋季引发的感情;2、由古迹产生的感怀;3、登上高处所产生诗情?

四、【批注理解】请给本课三首诗作批注式的理解。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凄寒、阴冷)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凄寒、阴冷)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悲伤、思乡)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冷、思乡)

【因秋天的凄寒、阴冷,引发身处他乡的诗人产生了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山壑一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漠一冢)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红颜薄命)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传恨)

【诗人奔赴荆门观览明妃故居,产生了对昭君悲剧性命运的感慨】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凄冷、悲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衰败、死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哀、孤独)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苦、潦倒)

【诗人在深秋登上高处,感慨生命的悲苦与生活的艰难】

五、【主旨确证】通过以上理解分析,三首诗的主旨,可以这样综合、概括:

1、因秋天的凄寒及事物,引发身处他乡的诗人产生了思乡之情;2、诗人奔赴荆门观览明妃故居,产生了对昭君悲剧性命运的感慨;3、诗人在深秋登上高处,感慨生命的悲苦与生活的艰难。

六、【内容审美】你觉得三首诗所表现的内容美在哪里?

美在: 1、江天、朔漠、高天、长江等自然景物营造出的恢宏、开阔的空间;2、对故园家乡的思念、对他人及自己悲苦命的同情、感慨,折射出诗人心灵的温柔、悲悯、爱怜。

七、【形式审美】你觉得三首诗写得漂亮么?为什么?

写得漂亮,因为:1、时空对比:天与地、山与村、无边落木(空)与无尽长江(时)、万里(空)与百年(时)等对比,拓展诗的境界、气象;2、情景交融:凄冷、荒凉、衰败之景与悲哀、孤独、痛苦之情交融,诗情浓厚而又不失形象与美感。

八、【文本与文本】阅读下面的文段,并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都是咏物怀古,其二与其三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两首诗都含有对主人公命运的悲悯、感慨,但其三反映了的是“怀美不遇“及对政治及宫廷的哀怨;其二反映的是对主人公怀才不遇的命运的共鸣、同情。

九、【文本与生活】思考并回答:这是眉山三苏祠的苏轼雕像,请你对其主体设计与背景放置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示例1:主体设计斜中有正——石基倾斜,但人身端正;右臂、胡须与目光均以45度角遥望,渲染出一种超拔的正气。主体的浅色调,与水潭与树木的暗绿相对比,使主体得到突出。

示例2:主体设计,其座不正,人身何正?胡须、右臂与目光,均呈45度角遥望天边,故做姿态、目中无人。呵,把这样的假人放在阴林、沟池里也好,让其与蚊虫为伴与落叶同朽。因此,无论是主体设计还是背景放置,都是对大文的豪“恶搞”。

十、【妙句品仿】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在此首杜诗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凄寒、阴冷)你所处之地,秋天又是怎样的?请模仿这4句诗描之。注意三、四句的空间对张力以及对偶和押韵。

示例:洪雅初秋

斜阳轻照绿草坪,峨眉瓦屋势翠微。地上蝴蝶迎风舞,空中燕子贴水飞。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