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的传说有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这说明(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导语:仓颉造字,字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哭
很久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就是遇见了大的事情,打一个大的结,遇见了小事,就打一个小结,相连的事情就打连环结。
相传上古轩辕皇帝有一名部下名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是一名史官。他天生四目重瞳,异常聪慧。有一日,仓颉前往南方巡查民情,登上了一座阳虚之山,忽然看见了一只很大的龟,龟背上有许多青色的花纹,仓颉见了觉得好奇,便上前仔细观察起了龟背上的花纹,他越看越觉得神奇,这些花纹竟然相通相连,且各有含义。
此时正是结绳记事的年代,由于轩辕黄帝统一了华夏,人口的增多,导致日常的琐事单单依靠结绳记事已经不够用了,他便想到了如果不一样的花纹代表一种意思,那么是不是可以用不同的图案来代表特殊的含义呢?
于是,仓颉自此之后日思夜想,到处观察,他日观山川脉络,江河地貌,夜观星宿分布,漫天星辰。又观察飞禽走兽,鸟兽虫鱼的爬行痕迹和爪印,各种草木器具的形状,并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符号,并且标记了各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又寻遍世间,搜集整理流传于先民中的符号,把这些符号拼凑在一起,并且讲解给大家听,大家倒也晓得也明白。于是,仓颉便称呼这些组合的符号为”字“。
在仓颉造字,字成之日,不仅举国欢腾,竟然连上天都下起了雨,雨落在地上便成了谷子,夜晚鬼魂哭嚎,仿似永无安宁之日。
以上是仓颉造字传说中的一种,我们再回归历史,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的几千年中,中国历代的学者都在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有“结绳”说、有“书契”说、有“仓颉造字”说、还有“八卦”说以及“河图洛书”说等说法,这些说法大多都是对古代传说的记载,加上自己的推理判断,这些记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结绳说和书契说(前文字时期的传说),一种便是仓颉造字说(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
“结绳”说:
《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庄子·箧篇》:“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文心雕龙·练字》:“文象立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
“仓颉造字”说:
《世本·作篇》:“沮诵、仓颉作书。”
《苟子·解蔽篇》:“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遍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于仓颉造字的说法,鲁迅先生在杂文《门外文谈》中以有点调侃的口气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表明了自己支持大众创字,否定了仓颉造字说的态度。
虽然对于造字一说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文献中也可以看出文字的发明是一种社会行为。当时不同地区的不同部落,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有可能有一些文字的雏形,而仓颉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并通过大力推广,令大家约定俗成,方面记忆,因此能流传下来。
仓颉规范统一文字,对后世文字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一统中国后,效仿仓颉做法,对各国之间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进行了整理和规范。为了统一和简化文字,用小篆写出三种字书,作为儿童的识字读本。西汉的时候又将此三书合一,改为隶书写定,统称《仓颉篇》。
文字的发明和流传,决不是一人之力和一时之功就能完成的。而是古代的智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和反复的择优汰劣,经规范及推广才成为了大众所接受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