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讲的什么(康熙字典的五个用处)
导语:《康熙字典》背后的冤案,一位举人因擅自删改成《字贯》而被灭族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命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和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等人所编撰的一部字典大全。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经过三十多位大臣的认真修撰,总共历时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编撰完成。
《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古代《说文解字》、《字林》等各类汉字书籍中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每部都按各个字的笔画排列,少的排在前面,逐步增多,再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
《康熙字典》虽然收录的汉字很多,解释的字义也很详尽,但它也有很多缺漏,比如有的汉字按部首去查字有查不到的时候,有的汉字解释的不通俗,甚至是牵强附会乃至解释错误的情况。
我们也都知道,清代是一个“文字狱”比较严重的朝代,几十年后,在乾隆朝时,因《康熙字典》而引发出一场大冤案,一位举人因擅自删编《康熙字典》而被灭族。
王锡侯(1713年-1777年),江西宜丰县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中举。因他鉴于《康熙字典》收字很多,卷幅繁杂,不易查阅,为了“便于后学”,他以十七年的时光将《康熙字典》删减成《字贯》一书,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四大类,共四十卷。
《字贯》一书针对《康熙字典》收字太多,“然而穿贯之难”等缺失,加以补强,并称“字犹零钱,义以贯之,贯非有加于钱,钱实不妨用贯,因名之曰《字贯》”。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一个仇家王泷南向江西巡抚海成告发王锡侯,原来,王锡侯在删编过程中,“将庙讳御名排写”,即《字贯》凡例写入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之名讳(玄烨、胤禛、弘历),没有缺笔避讳,被认为非常不敬。
乾隆帝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给王锡侯加了“叛逆”和“狂妄不法”之罪,革去举人,逮捕下狱,不久便将王锡侯本人及其子孙共七人一起处斩,其他家人共计二十一人“充发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
与此同时,乾隆帝还认为江西巡抚海成未将《字贯》“大逆不法之处核出”,以“实属昧尽天良,罔知大义”为由,先将海成判斩监侯,只是到临刑时,才被赦免,改判流放新疆。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史冯廷丞也因“未检出”《字贯》“悖逆重情”而遭到革职的处分。
“字贯案”冤案一出,朝野上下就再无一人敢说《康熙字典》一个“不”字,于是,《康熙字典》便在刀光血影之中成了当时及后来的私塾教师和读书人所遵守的规范汉字的标准。
本文参考自:《中国书源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