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元认知是对(元认知怎么理解)

导语:元认知和错误概念

一、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认知目标和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控制是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与控制。分为三种: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跟踪监控和领会监控策略,即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并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二、错误概念的性质

错误概念是指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形成的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观念。错误概念不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错误,它们常常与学习者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与整个认知结构密切联系,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

(一)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认知冲突指人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到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为了解除认知冲突的压力,人会努力解决冲突以建立新的平衡。

1.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认知冲突可以做如下分类:(1)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2)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3)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

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2.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

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

(1)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

(2)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①机械记忆;②概念更换;③概念获取。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可以是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与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实(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二)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只有感到某个概念失去了作用,人才可能改变原概念。个体面对原来概念所无法解释的事实(反例),引发认知冲突,可以有效导致对原有概念的不满。

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理解,需要把各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

3.新观念的合理性

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它概念、信念相互一致,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这种一致包括:与自己的认识论信念一致;与自己其它理论或知识一致;与自己的经验一致;与自己的直觉一致。个体看到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是真实的。

4.新观念的有效性

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其它途径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向个体展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有效性意味着个体把它看作解释某问题更好的途径。

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之间密切相关,其严格程度逐级上升,人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是看到概念的合理性的前提,而看到概念的合理性又是意识到其有效性的前提。概念的上述三种状态不是概念实际上如何,而是个体所看到、所意识到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个体对新、旧信息整合过程的元认知监控。

(三)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观念。

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第二、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第三、引发认知冲突;第四、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