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鸨羽诗经注音朗读(鸨羽怎么读)

导语:茶水先生读《诗经》121:鸨羽——鸨,一只被古人误解了的鸟

鸨羽

肃肃鸨羽,

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

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

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

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

悠悠苍天,

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

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

不能蓺稻梁。

父母何尝!

悠悠苍天,

曷其有常?

译文:

野雁飕飕地飞在天空,

降落在一片栎树丛中。

为国家服役没完没了,

我没有工夫回家耕种。

我的父母靠什么为生!

那高远茫茫的苍天啊,

这劳役何时才能完工?

野雁飕飕地拍击着翅膀,

降落在丛生的酸枣树上。

为国家服役没完没了,

没工夫回家耕种打粮。

我的父母靠什么供养!

那高远茫茫的苍天啊,

这劳役何时才能收场?

野雁飕飕地在空中飞翔,

降落在丛生的桑树上。

为国家服役没完没了,

没工夫回家耕种稻粱。

我的父母没一点食粮!

那高远茫茫的苍天啊,

这劳役何时才能正常?

茶水先生解读:

诗的意思很明确,也很容易理解。行役之人思念家乡,惦记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双亲,诅咒着这无休止的劳役,向苍天发出声声悲愤的呼喊。

“王事靡盬”,这四个字在之后的《小雅·采薇》中还能见到,国家的劳役没完没了,人民自然怨声载道。

《论语》中有这样的话:“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的“使民以时”就是要按照农时来征用农民,春种秋收大忙季节要让农民安安心心种地,如果仍然让他们从事无休止的劳役,比如修长城、挖运河等等,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民不聊生甚至揭竿而起。

除了“王事靡盬”之外,这首诗起兴的“鸨”鸟,也值得啰嗦几句。

鸨,比大雁略大一点儿,比较善跑,不太能飞。它只有三个前脚趾,没有后趾,所以一般不在树上栖息,而是藏身于灌木丛中。用这样一只鸟起兴,按照唐朝孔颖达的理解是“鸨鸟连蹄,性不树止,树止则为苦。故以喻君子从征役,为危苦也。”意思是,这鸨鸟是不能在树上栖息的,“集于苞栩”、“集于苞棘”、“集于苞桑”,结果落到栎树、枣树、桑树上了,把自己置身于了危险艰苦的境地。

我们知道这个字还源于一个专有名词:老鸨,妓院的老板娘。怎么开妓院的被叫成老鸨呢?这跟鸨鸟的特性有关,也源自古人对鸨鸟的误解。古人以为鸨鸟只有雌鸟,怎么繁衍后代呢?它随随便便跟哪种鸟都可以交配产子,由此成了妓女的代表了。其实人家鸨鸟是有雄鸟的,只不过跟雌鸟的体貌特征差别有点大,古人没搞明白而已。

唉,多可怜的鸨鸟啊,多让人同情的征役之人啊。

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