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的意思(问世间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导语:问世间学为何物:教学方法谈(1)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陈金慧和盛群力两位老师在《上海教育科研》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为意义学习设计教学》,文中讲到了5种教学法分类,有利于我们厘清不同的教学法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分5期来谈谈这篇文章。

第一个分类视角是从答问的角度。哥伦比亚大学的马克·基根把教学法分为四类,如下图所示,分别是讲授法、问答法、探究法和发现法。

授受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讲授法。它是言传身教,而不是照本宣科,遗憾的是,“不是”遍地都是,比如一些大学课堂。

问答法,是对话法,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辨,在思辨中生知。问答法是当下中小学课堂次主流教学法。问答法的出现是教学方法领域少有的一股清流,它几乎在同一时间被相隔在万里的两个人发现和运用,这就是孔子和苏格拉底。从人性解放的角度,问答法是对讲授法的革命。这是因为,不管是老师问学生,还是学生问老师,学生问学生,作为受体的学生人格开始被观照了。用自由人文主义的观点来说,问答法体现了一种平等和民主。好的问答法可以培养彼此的逻辑和聪辩智慧,与智者对话,才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相反,跟不讲逻辑的人对话,会上火会生气,此时,学会闭嘴及时止损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学生往往没得选。这应该是教师轮换制呼声四起时教学法层面的缘由。

探究法,遵从科学探究规律,——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数据——得出结论验证假设。探究,既是学习方法,又是学习目的。因为学习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学会学习,而自主探究是学会学习的一个标志。

发现法,与探究法类似,通常是在研讨环节有新发现。探究法和发现法是当前公开课中被演绎最多的教学法,由此可见一线教师的课堂追求所在。

马克·基根认为探究法是老师问,学生答;发现法是学生问,学生答。这多少有些武断。在指导性的探究活动中是师问生答,这中间也提倡生生对话;在开放性的探究活动中,生问师答和生生对话都很常见。发现法中,师生都可能有发现。因此,不能以谁问谁答来作为分类的界线。事实上探究与发现大多时候是纠缠在一起的,很难割裂。比如哈佛大学的兰本达提出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探究法与发现法合二为一的,只要能够有所发现,不必纠结于谁来问谁来答。

几种教学法的使用经验主要看知识的难易程度和个体的认知水平。知识的难易因人而异,同样的易经八卦,张飞学习起来很吃力,诸葛亮则很轻松,这个知识对张飞来说就难,对诸葛则易,所以,难易只跟个体的某方面学习能力有关。而反过来,学习武功,飞易亮难。

知识越难,讲授法用的越多。在孩提时代,所有新知对他来说都是难的,因此,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会不二地选择讲授法。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界限内要适可而止,否则,我们在教知识的时候,也会把这种方法教孩子,如果他只适应这一种学习方法,他的认知缺陷就很大。满堂灌和填鸭式就是这种方法极致追求的产物,因为它假设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靠老师来教,完全无视受教个体的能动性。对这种方法的迷之笃信和乐此不疲,就相当于捆住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很难有探究力、创造力和发现的欲望,因此,这种方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酌量递减,而需要及时引进探究法和发现法。

知识越简单,越适合用探究法,特别是理科知识。探究法的一个好处是,让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这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非常有益,对创新能力的早期开发也有好处。许多所谓的天才少年,不是记忆力好,而是某个机缘巧合,他无师自通了探究法和发现法,因此,他学习起来事半而功数倍。

知识越广博,越适合用发现法,所以发现法会发现新知(相对个体的已经认知),或者创造新知。

这四种教学法,讲授法和问答法用得最多,而探究法和发现相对少,但不能以此判断前者优后者劣。多和少是因为,前者省力高效,后者费时费力低效。但作为认知方式,四种方法一种都不能少,否则认知系统构建就不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判断一所学校的优劣,不能只看分数,而要看它能否给学生学习方式餐桌上提供四种混合套餐,而不是每顿都是盐水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彤创作整理编辑!